在近日举办的“全投入峰会”上,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了火星定居的最新时间表:若发射能力持续突破,人类有望在25至30年内于火星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定居点。他强调,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每次火星发射窗口期向红色星球运送物资的效率实现指数级提升,而“星舰”运载火箭将成为这项宏伟计划的核心支撑。
马斯克详细阐述了火星文明所需的要素。他指出,真正的自给自足不仅需要建立食品生产体系,还需覆盖能源供应、医疗保障乃至微芯片制造等全产业链。据Space.com报道,SpaceX正在研发的“星舰”3.0版本将首次执行无人火星测试任务,其后续迭代型号高度可能突破142米,运载能力将大幅提升,为携带大型基础设施组件提供可能。
“若每个火星转移窗口期——即地球与火星每两年一次的轨道对齐期——的运载量能持续翻倍,我们可能在10到15个窗口期内完成基础建设。”马斯克计算道,“按最短时间估算,30年内建成火星城市是可行的;若进展顺利,这一周期甚至可能缩短至25年。”他特别提到,当前“星舰”项目已进入关键阶段,其轨道运载能力预计将超过100吨,远超现有运载工具。
在技术层面,“星舰”的迭代速度令人瞩目。该火箭已完成10次全箭堆叠飞行测试,最新一次于8月成功实现轨道部署。即将完成的2.0版本将过渡至3.0版本,后者将搭载新一代猛禽3号发动机,并采用优化后的箭体结构。不过,马斯克也坦言,实现飞船完全复用仍面临重大挑战。“热防护系统是当前最大的技术瓶颈,”他解释道,“目前没有任何轨道飞行器能做到快速、完全的重复使用。以航天飞机为例,其热防护层每次返回后都需要9个月维修。”
尽管SpaceX已实现“超重型”助推器的复用,但飞船本体的重复使用技术仍在攻关中。马斯克透露,团队正在研发更耐用的隔热材料与主动冷却系统,以应对再入大气层时的高温考验。“这需要突破材料科学和热力学的多重极限,”他说,“但一旦成功,星际运输的成本将大幅降低,火星定居计划才能真正具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