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俄OPEC+“市场争夺战”打响,油价下行,中国迎来能源发展新契机

   时间:2025-09-17 21:13:14 来源:南生今世说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石油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美国、俄罗斯与OPEC+组织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的激烈博弈,推动国际油价持续下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意外地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最新市场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67美元,较年初跌幅超过12%。能源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预测,到2026年初油价可能跌破60美元关口,甚至下探至50-55美元区间。这一趋势背后,是三大产油势力为争夺市场主导权而进行的战略调整。

美国页岩油革命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凭借技术突破,美国从最大石油进口国转型为主要产油国和出口国,日产量持续攀升。然而,页岩油开采成本仍维持在每桶40-50美元区间,部分地区高达60美元。当国际油价跌破70美元时,美国页岩油企业已开始缩减投资、放缓开采,但整体产量仍保持领先。

面对美国页岩油的竞争,OPEC+组织从"保油价"转向"保份额"战略。这个由沙特和俄罗斯领导的产油国联盟,在最近一次仅持续11分钟的会议上决定,从2025年10月起恢复每日13.7万桶供应。根据长期规划,2025年将向市场返还220万桶日产量,9月再增加240万桶。沙特阿拉伯的举动尤为引人注目——尽管其石油开采成本仅约每桶10-15美元,但沙特阿美仍以100亿美元出售部分管道资产,显示其为长期低油价做准备的决心。

俄罗斯在这场博弈中同样扮演关键角色。其石油开采成本约为每桶20-25美元(含税),相比美国页岩油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成本优势使俄罗斯能够在低油价环境下维持生产,甚至有能力进一步增加产量以巩固市场份额。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每年需进口超过5亿吨原油(2024年进口5.53亿吨)。低油价环境使中国能够以更低成本保障能源安全,同时大幅减少外汇支出。据测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0美元,中国每年可节省超过200亿美元进口开支。这笔资金可用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或充实战略石油储备。

与此同时,中国坚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在利用低油价机遇的同时,继续支持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确保长期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这种既抓住短期机遇又坚持长期战略的做法,体现了中国能源政策的成熟与稳健。

低油价带来的好处正在向整个经济体系传导。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农业等用油大户成本降低,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低油价环境也为国内能源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更加从容地推进油气市场化改革。

随着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石油地位可能逐渐下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仍将是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低油价窗口期,正是中国为未来能源格局变化做好准备的黄金时期。通过巧妙利用市场机遇,中国不仅能够保障自身能源安全,还能够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