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控股股东茅台集团近日展开新一轮增持行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9月1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茅台集团当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票6.78万股,涉及金额1亿元。此次增持距离公司8月29日披露增持计划仅过去两个交易日,显示出控股股东对公司发展的强烈信心。
根据公告,茅台集团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贵州茅台股票,拟投入资金规模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33亿元。本次增持是该计划实施后的首次操作,公司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继续推进增持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茅台集团此次增持行动与过往历史存在相似性——此前多次增持均发生在行业调整期或股价相对低位阶段。
追溯历史,茅台集团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增持行动可追溯至2010年。当年5月,控股股东宣布拟在未来1个月内从二级市场增持不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最终累计增持42.27万股。2012年白酒行业遭遇"塑化剂"风波期间,茅台集团于12月实施增持,至2013年6月累计增持53.49万股。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控股股东再度出手,累计增持191.49万股。最近一次大规模增持发生在2022年11月,当时股价跌破1200元关口,茅台集团及其技术开公司计划投入15.47亿至30.94亿元进行增持。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贵州茅台与寒武纪的"股王"争夺战成为近期焦点。截至9月1日收盘,贵州茅台股价报收1476.10元,重新超越寒武纪-U的1448.39元,夺回A股第一高价股宝座。这场争夺始于8月27日,当日寒武纪盘中股价首次超过茅台,但尾盘回落未能守住位置。次日寒武纪再创历史新高,以15.73%的涨幅正式登顶。不过随着8月29日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公告,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当日午后一度跌超10%,最终收跌6.02%,报1492.49元,与茅台的1480元形成微妙竞争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9月1日市场流传一份署名"高盛"的研究报告,该机构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上调14.7%至2104元,对应2030年预期市盈率45倍。这是高盛继此前给出1835元目标价后,时隔一周再次上调预期。不过寒武纪在上周的风险提示中明确表示,公司近期没有新产品发布计划,网上流传的相关信息均为不实内容,当前市盈率和市净率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历史数据显示,贵州茅台的"股王"地位曾多次受到挑战。中国船舶、石头科技、海普瑞、安硕信息、全通教育、暴风科技等公司股价均曾短暂超越茅台,但最终大多难逃价值回归的命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暴风科技,现已更名为暴风退,股价仅剩0.28元。这种"茅台魔咒"现象反映出市场炒作与基本面之间的长期博弈。
从基本面来看,贵州茅台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尽管短期需求面临压力,但茅台凭借独特的消费属性和渠道优势,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该机构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将分别达到74.54元、79.70元和84.49元,维持"买入"评级。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茅台集团此次快速启动增持计划,既是对前期承诺的兑现,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2025年4月公司曾披露股份回购进展时,就已透露控股股东正在起草增持方案。结合当前白酒行业调整背景,此次增持行动被视为维护股价稳定、彰显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