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本该是月饼热销的时节,星巴克却因员工爆料陷入舆论漩涡。多名自称星巴克员工的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声,称被要求自掏腰包购买门店月饼以完成销售任务,此事迅速引发公众关注。
据湖南一名兼职员工透露,中秋前夕,门店下达月饼销售指标,要求员工“垫付购买15盒”,涉及金额近3000元。该员工表示,这笔支出直接导致其生活费紧张,陷入经济困境。这一爆料犹如导火索,很快引发连锁反应。
浙江一位全职员工随后在评论区附和,称自己也被分配了25盒的销售目标,目前已垫付5盒,金额超过千元。更令其焦虑的是,门店明确告知,若未完成指标,将面临双重惩罚:不仅无法在节假日期间参与三薪班(即全国法定节假日按三倍薪资计算的工作安排),还需前往偏远景区门店支援,且仅报销一半路费。为减少损失,该员工不得不以低价在二手平台转卖月饼。
针对员工爆料,星巴克中国方面向媒体回应称,公司正在核实相关情况,并强调“不允许员工垫款自购产品,这是原则性问题”。同时,品牌方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以保障自身权益。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二手平台上确实存在大量低价转卖的星巴克月饼,部分卖家坦言销售任务压力较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员工表示,虽然公司未明确强制购买,但任务分配因地区和岗位而异,“南方门店在二手平台售价更低,可能压力更大”。
对此,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兴剑指出,企业若将销售风险转嫁给员工,要求未完成任务者自行购买产品或垫付货款,可能涉及法律风险。他强调,劳动合同应遵循自愿平等原则,企业此举违背了劳动关系的本质。
目前,星巴克尚未公布最终核实结果,但这场风波已让公众对品牌管理方式产生质疑。中秋本是团圆佳节,如何平衡销售目标与员工权益,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