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我国“亚洲锂腰带”横空出世,新能源产业迎来锂资源供应“定心丸”​

   时间:2025-09-11 19:05: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地质勘探领域传来重大喜讯——一条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区的巨型锂矿带被成功发现,这条长达2800公里的锂矿带被业界誉为"亚洲锂腰带"。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宣布,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锂资源供应体系。

这条世界级锂矿带的发现绝非偶然。地质学家追溯发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勘探人员就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现了锂矿化迹象,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这些线索未能引发足够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锂作为"白色石油"的战略价值急剧攀升。2010年起,我国启动了西部锂矿资源系统调查,数百名地质工作者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工作,运用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等先进技术,经过12年持续勘探,最终确认了这条巨型锂矿带的存在。

科研人员在勘探过程中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一是攻克了从钾盐卤水中高效提取锂资源的技术难题,使盐湖锂的提取成本降低40%;二是开发出低品位锂云母矿的综合利用技术,将原本无法开发的矿石转化为可用资源。这些创新使得我国可利用锂资源量大幅增加,据测算,仅四川甲基卡矿区的锂资源量就相当于200个青海察尔汗盐湖。

从地质演化角度看,"亚洲锂腰带"的形成堪称地球运动的奇迹。约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引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富含锂元素的花岗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后形成锂辉石矿床;同时,高原隆升形成的封闭盆地成为天然"聚宝盆",山区岩石中的锂元素被水流带入湖中,经过长期蒸发浓缩,在盐湖中形成丰富的卤水锂资源。这种同时具备硬岩型和盐湖型锂矿的地质条件,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罕见。

该锂矿带集中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特殊构造带,这里处于多个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处,断裂系统发达,为岩浆上升提供了通道。高原内部的大型盆地如同天然容器,将分散的锂元素集中起来。加之该区域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倍,这种干旱气候极大促进了盐湖中锂的浓缩。地质专家指出,这种"地质活动活跃+构造条件优越+气候条件特殊"的组合,是形成世界级锂矿带的关键因素。

作为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在新能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储能电站到航天器,锂离子电池都是核心部件。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锂资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00万辆,对锂的需求量较五年前增长了6倍。过去,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亚洲锂腰带"的发现使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技术突破带来的资源利用革命同样显著。我国开发的"吸附法+膜分离"提锂技术,使盐湖锂提取效率从30%提升至85%;创新的"硫酸焙烧法"让低品位锂云母矿的利用率从15%提高到60%。这些技术不仅使我国锂资源自给率大幅提升,还催生了新的产业机遇。据测算,到2030年,"亚洲锂腰带"将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年产3000万辆的目标,同时可为全球市场提供30%以上的锂产品。

这条横卧在西部高原的"锂腰带",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我国不仅将彻底摆脱锂资源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将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地质专家表示,这不仅是找矿史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里程碑式成就,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