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周停牌后,中芯国际A股今日正式恢复交易。开盘阶段,A股股价低开11.12%,而同期停牌的H股在此前累计跌幅已超4%,今日股价波动相对平稳。
此次停牌与一桩重大收购计划密切相关。9月8日晚间,中芯国际披露详细方案,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剩余49%股权。交易完成后,中芯国际对中芯北方的持股比例将从51%跃升至100%,实现全资控股。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北方现有两条月产能3.5万片的300mm生产线,其中第一条聚焦40纳米和28纳米Polysion工艺产品,第二条则具备28纳米HKMG工艺及更先进技术能力,产品覆盖通用逻辑电路、低功耗逻辑电路、混合电路及射频等多个领域。
民生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此次收购具有双重战略意义。其一,通过整合盈利资产直接增厚上市公司利润。中芯北方作为成熟产能代表,当前已进入盈利高峰期,全资控股后将显著提升中芯国际的归母净利润水平。其二,满足部分股东的退出需求。以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一期为例,作为中芯国际单一最大股东(持股32%),该基金成立已近11年,目前处于“延展期”,存在明确的退出意愿。此次交易既完成了优质产能的深度整合,也为股东提供了有序退出通道,形成资本闭环。
从财务表现看,中芯国际正处于业绩上升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净利润3.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毛利率大幅提升7.6个百分点至21.4%,核心经营指标全面改善。其中,晶圆代工业务收入达4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产品结构持续优化,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从74.5%提升至77.1%,先进制程占比进一步提高。
对于下半年市场展望,中芯国际管理层表示,受国内外政策变化影响,渠道备货、补库存需求预计将持续至三季度。尽管四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但由于公司整体产能持续供不应求,产量放缓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有限。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全年业绩目标设定为超越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