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日通过其全新开通的官方微博账号“TeslaAI”释放重要信号——以一张人形机器人最新外观照为首发内容,并配文“我一直在改变自己的身材”。该账号定位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信息枢纽,将集中展示机器人研发、智能驾驶、无人出行服务以及Dojo超级计算机等核心技术的进展。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标志着特斯拉正加速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转型,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进程或已进入关键阶段。
从首发图片看,这款机器人采用黑金配色,胸口显著印有特斯拉标志,其手部设计尤为引人注目——通过高精度建模还原了人类皮肤的褶皱与关节纹理,暗示着机器人在精细操作领域的突破。这一设计特征与特斯拉此前公布的Optimus V3原型机高度吻合,进一步印证了其技术迭代的连贯性。
回顾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轨迹,其技术演进速度堪称惊人。2022年10月,初代原型机首次完成搬运、洒水等基础动作;次年3月,机器人已实现平稳行走、单腿站立等复杂运动,手部操作精度显著提升;5月,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能力得到验证;9月,自主物体分类功能落地;12月,第二代机型优化了人体工学结构,运动关节更趋灵活。进入2025年,最新版本Optimus V3与xAI公司Grok语音助手完成深度整合,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直接控制机器人,彻底重构了人机交互模式。
为支撑这一转型,特斯拉董事会推出了总额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旨在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层与“机器人优先”战略的深度绑定。若方案获批,马斯克未来十年可能获得超4.23亿股股票,投票权或超25%,进一步巩固其对技术路线的掌控力。
全球产业链随之进入竞速阶段。国内方面,智元机器人中标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优必选签署2.5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合同,宇树科技则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IPO申请。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9年将飙升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32.7%,2035年更有望突破30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通过“TeslaAI”账号释放的信号,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转向量产与商业化落地。随着国内外企业同步发力,一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万亿级赛道正在加速成型,其影响力或将重塑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