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预制菜行业步入调整期,味知香、千味央厨等龙头业绩下滑引关注

   时间:2025-09-05 03:39:32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预制菜市场的热潮似乎正逐渐平息。近期,多家预制菜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布了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揭示了行业内部的微妙变化。其中,被誉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尽管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餐饮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的营收也略有下降,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减少了近四成。速冻食品行业的巨头安井食品,尽管之前凭借预制菜业务实现了业绩增长,但此次中期财报却显示其净利润自上市以来首次下滑,预制菜业务的增速也明显放缓。

从具体的财报数据来看,味知香上半年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4.7%,但归母净利润为3195万元,同比下降了24.5%。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减少了4.02个百分点,降至20.83%。千味央厨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上半年实现营收8.86亿元,同比下降0.7%,归母净利润为3579万元,降幅更是达到了39.7%。

安井食品自2018年开始布局预制菜业务,将其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但此次财报也显示出了压力。上半年,公司营收微增0.8%至7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5.79%至6.76亿元。特别是预制菜业务,上半年增速仅为9.4%,远低于之前的高速增长。

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这些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味知香表示,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千味央厨也在财报中提到,原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利润的影响显著。安井食品则指出,原材料成本上升(如鱼糜、小龙虾价格攀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促销力度加大,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从近年来的财报来看,味知香和千味央厨的业绩已经受到了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量下滑和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2023至2024年间,味知香的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而千味央厨在2024年也因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压价和成本上升导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预制菜头部企业业绩的集体下滑与行业从高速增长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的周期性规律密切相关。过去几年,在餐饮工业化、连锁化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迎来了资本和产能的快速扩张。然而,随着企业意识到对B端市场的高度依赖,开始将重心转向新业务和新渠道的拓展,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

除了成本压力,部分品牌的经销网络也出现了收缩。据报告显示,超过85%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市场,主要买家为连锁餐厅、酒店等企业。千味央厨的财报指出,尽管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但整体消费更加理性,性价比成为主导。因此,面向消费端降价促销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向上游压缩采购成本,加大了供应链企业的经营压力。财报数据显示,千味央厨上半年的经销商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953家减少至1591家。而主要面向C端的味知香,上半年经销商数量也净减少了160家。

然而,千味央厨和味知香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千味央厨在保持餐饮大客户业务的基础上,与国内大型KA卖场如盒马、沃尔玛等取得了合作。味知香的产品也成功入驻了胖东来等知名商超,并覆盖了线上买菜平台。特别是味知香,上半年来自商超渠道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55.55%。

尽管预制菜在C端市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消费者的反馈显示,过去对预制菜的刻板印象仍有待改善。一位长期独居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对他来说仍然是简便但难吃的代名词,一般不会主动购买。江瀚认为,这说明预制菜企业在品牌溢价与消费者信任构建上尚未取得突破,C端转化率仍然较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预制菜行业目前虽然受到政策、资本和产业的推动,但在消费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尚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充分的认可。尽管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企业数量激增,但执行标准不统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行业乱象也曾引发关注。因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提高预制菜行业的门槛,推动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