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的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近期迎来了一项重大的出口突破。一批鲜苹果在渭南海关的严格检验检疫后,以创新的“批次检验(检疫)”模式顺利发往马来西亚。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陕西省农食产品出口开启了“倍速模式”,也预示着该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白水源兴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卢木炎对此激动不已。他表示,新的“批次检验”模式极大地优化了出口流程。同一批次的新鲜水果在首批查检合格后,后续的水果可以迅速申请单证审核并分批通关,无需再进行现场查检。这不仅缩短了检验周期,降低了企业的仓储成本,还显著提高了通关效率。卢木炎称赞这一改革如同“及时雨”,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避免了因通关延迟而造成的订单损失。
渭南海关查检一科的副科长详细解释了“批次检验(检疫)”模式的优势。他指出,这一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按出口“申请批”检验的做法,而是基于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利用智慧海关的建设成果,科学设定查检批次,并灵活运用多种合格评定方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对出口农食产品的科学、精准、高效检验检疫监管,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即报、即验、即放”。这不仅解决了企业货物积压的问题,还大幅减少了现场查检的频次。
陕西省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区域。为了加速特色农食产品的出口,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渭南海关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以此次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提升属地监管效能。他们积极建立出口农食产品监管服务工作室和技贸措施工作站,指导企业完善产品溯源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他们还创新性地利用无人机辅助果园注册,加大企业对外推荐力度,并实施了“属地+口岸”陆运联动监管模式,帮助企业打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
渭南海关还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如畅通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叠加“云签发”、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实验室快速检测等。这些措施使得陕西的特色农食产品能够凭借“中国速度”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强的竞争力。据统计,今年1-7月,陕西水果出口量达到8.4万吨,货值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7%。其中,柑橘、葡萄、猕猴桃和鲜桃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56.2%、193.2%、168.4%和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