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深度阐述了其“战略深化”的核心思路,聚焦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双重战略布局,实现了三大关键指标的均衡增长。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彰显了中国平安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也展示了其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稳健前行。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接受专访时强调,金融与医疗养老是当前中国最具潜力、增长迅速且高度协同的两大行业。随着中国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这两个领域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同时也暴露出众多市场痛点,为平安等领先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郭晓涛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扩大、医疗支出的持续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共同推动了金融服务和健康服务需求的激增。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而银发经济规模则有望在2035年突破30万亿元,占GDP的10%。
在综合金融方面,中国平安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庞大的客户群体、强大的渠道网络、领先的科技实力以及深厚的品牌影响力,构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科技赋能的“金融超市”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个人客户数已接近2.47亿,同比增长4.6%,客均持有合同数达到2.94个,客均营运利润为247.32元,均实现稳步增长。
而在医疗养老领域,平安致力于打造性价比最优的医疗养老服务,通过整合供应方资源、提供专业的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服务,让客户享受到省心、省时、省钱的全方位照护。目前,平安已拥有超过8万家医疗养老付费企业客户,近21万客户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平安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郭晓涛表示,平安深耕AI场景应用,通过算力集约、海量数据、算法前沿以及深耕场景四大策略,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壁垒。目前,平安已拥有67个自研垂域大模型,上半年新增14个,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多元场景应用数超过650个。
平安提出的“五智”战略,即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经营,正逐步显现其战略价值。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已成为赋能金融主业的强大驱动力,为平安在传统金融向“大众普惠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服务创新方面,中国平安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科技赋能,平安实现了资源的大整合和服务能力的大提升。特别是在急难救援服务上,平安展现了其强大的响应能力和专业实力。例如,今年5月初,一位平安寿险客户在印尼突发急性脑炎,平安迅速启动全球急难救援服务,成功在48小时内完成跨国转运,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在新疆乌孙古道山洪救援中,平安产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7小时内出动7架次直升机,成功救援32名被困客户。
郭晓涛强调,服务创新将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平安将继续依托科技赋能,深化服务创新,推动传统金融服务向更加普惠、便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