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寒武纪股价过山车,订单乌龙背后谁导演了这场资本游戏?

   时间:2025-09-02 12:54:51 来源:深水财经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则关于阿里云与寒武纪之间的订单传闻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最终证明这只是一场误会,但事件背后隐藏的复杂性却引人深思。

传闻始于八月末,多家财经媒体纷纷报道,声称阿里巴巴已追加订购了寒武纪的思元370芯片,数量高达15万片,以满足阿里云60%的推理需求。报道中诸如“算力危机解除”等煽动性标题,迅速在股市激起了轩然大波。

自七月中旬起,寒武纪的股价在传闻的推动下,从520元附近一路飙升,最高触及1596元,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元大关。期间,股价多次出现大幅上涨,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然而,九月一日开盘后,寒武纪的股价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低开低走,一度暴跌超过8%。这一变化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在传闻高峰期追高买入的股民,更是损失惨重。

面对这一突变,人们不禁要问,这则传闻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从过往经验来看,此类不实信息的传播往往与利益密切相关。一些市场参与者可能会故意释放虚假订单信息,意图制造市场热点,从中谋取暴利。

事实上,寒武纪并非首次遭遇此类传闻。早在今年三月,就曾传出字节跳动向其订购4万颗580芯片的消息,但随后被迅速辟谣。尽管如此,该消息仍对寒武纪的股价产生了短暂的影响。

此次阿里云采购传闻同样缺乏可靠信源,却再次引发了股价的剧烈波动。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条复杂的利益链条,涉及不良自媒体、机构投资者以及下游企业等多个方面。他们可能通过编造和传播虚假消息,来操纵股价,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正常秩序,必须对这种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假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并制定相应的量刑标准和罚款金额。另一方面,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证券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审慎对待市场传闻,避免盲目跟风炒作。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