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日揭晓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对应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该季度的收入为2476.52亿元人民币,实现了2%的同比增长。净利润方面,阿里巴巴达到了423.8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6%。然而,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其净利润为33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18%。
在业务亮点方面,阿里巴巴的AI+云板块表现尤为突出。阿里云的收入增长持续提速,达到了26%,这一增速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AI相关产品的收入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财报发布后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大消费和AI+云这两大战略核心进行坚定投入,以把握未来的历史机遇,推动长期增长。财报还透露,阿里巴巴在AI+云领域的资本支出(Capex)达到了38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AI技术方面,阿里巴巴近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通义AI大模型连续发布了多个新版本,包括千问3的非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AI编程模型Qwen3-Coder,以及视频生成模型Wan2.2。阿里巴巴还开源了全新的文生图模型Qwen-Image,并发布了Agentic编程平台Qoder,进一步丰富了其AI产品线。
阿里巴巴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备受瞩目。今年2月,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该领域的建设。今年以来,阿里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用了8个新的AI和云数据中心及可用区,以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云计算和AI需求。据透露,到今年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30个地域、95个可用区。
在应用层面,阿里巴巴的AI技术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推出了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高德地图2025。钉钉也完成了AI升级,推出了下一代AI办公应用形态“钉钉ONE”。在电商领域,AI工具“全站推广”在商家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淘宝还上线了百亿参数大模型RecGPT,使得“猜你喜欢”功能更加精准,测试显示用户的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了超过5%。
在AI to C领域,阿里巴巴也在积极探索多形态硬件的发展。公司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并宣布已完成技术研发,计划在今年内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标志着阿里巴巴在AI硬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