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农夫山泉半年业绩创新高,国际化探索能否开启新篇章?

   时间:2025-08-29 18:53:56 来源:中访网观察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农夫山泉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为这家一度深陷舆论风波的饮品巨头带来了复苏的信号。数据显示,农夫山泉在上半年实现了256.2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5.6%,股东应占溢利达到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净利率更是攀升至29.75%,创下了历史新高。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飙升,市值回升至5640亿港元,标志着农夫山泉已基本摆脱了去年舆情风波的影响,再次步入增长的快车道。

此番业绩回暖,离不开成本端的积极变化。PET原材料、纸箱、白糖等核心物料采购价格的下降,使得农夫山泉的毛利率提升了1.5个百分点,达到60.3%,为公司的利润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前,高盛、花旗等机构已对农夫山泉的包装水业务复苏持乐观态度,而实际业绩数据也符合市场预期。尤其是包装水业务,尽管曾遭受重创,但在上半年仍实现了94.4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7%,增速接近2023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包装水业务有所复苏,但茶饮料板块已悄然成为农夫山泉的“新引擎”。上半年,以东方树叶为核心的茶饮料板块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营收占比提升至39.4%。然而,这一亮眼数据背后也隐藏着隐忧。相较于2023年、2024年同期超59%的高速增长,今年茶饮料的增速大幅放缓,反映出无糖茶市场整体降温的趋势。

作为无糖即饮茶市场的领头羊,东方树叶常年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面对赛道红利消退的挑战,农夫山泉不得不加大市场投入,推出1.5L大包装、“陈皮白茶”新口味,以及中奖率25%的“1元换购”活动,以巩固其市场地位。然而,无糖即饮茶市场规模仅占茶饮料行业的三成,且在三四线城市,有糖茶的占比更是超过75%。这或许解释了农夫山泉为何在6月初推出碳酸茶饮料“冰茶”,正式进军有糖茶市场。

除了茶饮料和包装水两大核心业务外,农夫山泉的其他板块也呈现出差异化增长的态势。果汁饮料以21.3%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线,上半年营收达到25.64亿元;以尖叫为代表的功能饮料营收28.98亿元,同比增长13.6%;苏打水、咖啡等其他产品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14.8%。这种多元业务的协同增长,为农夫山泉抵御单一赛道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业绩复苏的同时,农夫山泉也开启了“主动出击”的战略布局。在产品层面,除了茶饮料领域的创新外,公司还在功能饮料市场持续夯实“尖叫”“力量帝维他命水”等产品力。甚至红色尖叫在二手平台被炒作至高价,也间接提升了品牌关注度。在渠道端,农夫山泉加强与山姆的合作,推出定制产品,如900ml装“17.5˚”橙汁、低温无糖黑咖啡等,甚至上架2公斤装食用冰,瞄准高端消费场景。据预测,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将突破630亿元,农夫山泉的提前布局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更令人瞩目的是,农夫山泉今年正式启动国际化探索。6月,其包装水、无糖茶等7个核心品牌产品进入中国香港市场,覆盖超过3500家终端,由建华集团独家代理。香港市场将成为农夫山泉品牌高端化与国际化的“试验田”,未来公司还将向其他海外市场拓展。这一举措标志着农夫山泉从本土巨头向全球化品牌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农夫山泉的突围之路并非没有挑战。在茶饮料领域,尽管东方树叶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但仍需面对娃哈哈、康师傅等竞争对手的激烈围剿。同时,新入局的冰茶赛道也将与元气森林等强劲对手正面交锋,市场竞争复杂度显著提升。对于农夫山泉而言,如何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同时,在新赛道打开增长空间,并平衡国内市场深耕与国际化扩张的节奏,将是其接下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