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以及春秋航空相继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揭示了航空业的最新运营状况。
春秋航空,作为中国民营航空的先行者之一,继续以其低成本航空模式展现出了稳健的财务表现。上半年,春秋航空实现营业收入103.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35%。尽管归母净利润略有下滑,降至11.69亿元,同比下降14.11%,但其在内地航空公司的盈利排名中依然领先。春秋航空目前运营251条航线,涵盖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其中,国内航线占据主导地位,达到192条。在运输量方面,春秋航空上半年完成总周转量241295.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652891.0万人公里,运输旅客数量同比增长9.4%,达到1521.9万人次。
与此同时,国航的半年报显示,尽管营业收入达到807.57亿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但净亏损仍达到18.06亿元。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已减少了9.77亿元。国航指出,依托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国内航空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在国航旗下的子公司中,国泰、Ameco和山航集团实现了盈利,而深航则面临较大亏损。
南方航空的半年度报告则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862.91亿元,同比增长1.77%,但净亏损达到15.33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在南航旗下的航空公司中,南航物流和厦航表现较为突出,而川航则面临较大亏损。东航虽然尚未发布正式的半年报,但根据其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亏损将在12亿元至16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的-27.68亿元有所收窄。
尽管三大航空公司在国内民航客运市场的持续稳健发展带动下,经营效益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国际航线市场的恢复进度成为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国际航线恢复缓慢,原本用于执飞欧美等国际航线的大量宽体机运力转向国内市场,导致国内民航市场运力过剩,票价水平受到压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但航空公司并未因此获得显著的财务收益。
面对这一局面,航空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市场,从优化地面服务流程到推出个性化增值服务,不断探索新的盈利点。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航空业仍在努力前行,寻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