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传承的舞台上,往往上演着“子承父业”的传统剧目,但国占昌与女儿国佳的故事,却如同一股清流,打破了这一常规。
国占昌,这位1954年出生的企业家,虽只有大专学历,却凭借不懈努力,在金属加工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自16岁进入天津铝合金厂,他一步步从工人成长为代理厂长,再到下海创业,创立锐新科技,专攻工业精密铝合金部件,打破了外资的技术垄断。2020年,锐新科技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达到66亿元,国占昌家族身价也随之飙升。
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国占昌却面临着一个无奈的现实:女儿国佳并不愿意接手这个年营收数亿元的金属加工帝国。国佳,这位1981年出生的“企二代”,在新西兰完成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业后,选择在当地小公司担任出纳,远离了家族企业的光环。尽管父母多次劝说,国佳回国后也只愿意在一线担任销售工程师,对“当老板”毫无兴趣。
国占昌曾为女儿铺就了一条接班之路,从早年筹划送其到欧美名校深造,到回国后直接安排其担任总经理助理,再到后来转让大量股权给她,试图通过董事身份将她留在决策层。但国佳却一次次用行动宣告了“拒绝接班”的决心。最终,国占昌选择了放手,将锐新科技转让给了黄山国资,避免了企业因接班人问题而陷入衰败。
这场交易,虽然对国占昌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达成了五重共赢:国资获得了优质资产,完善了产业链布局;锐新科技得以继续发展,员工就业保持稳定;国佳卸下了传承的重担,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生活;而国占昌自己,也终于可以停下奔波的脚步,享受晚年生活。
国占昌与国佳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企业传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两代人价值观碰撞与选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女儿的尊重与理解,也看到了女儿对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当越来越多企业家像国占昌这样松开权杖、全身而退时,中国民营经济的传承叙事正在被重新书写。
对于国占昌一家来说,他们手握巨额资金,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如利用保险或信托工具,实现家族财富的有效传承。香港保险市场中的储蓄分红险产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产品不仅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年化复利收益,还能实现投资收益的定向、定时分配,为后代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和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
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不禁要问:是做一个光鲜、忙碌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更重要,还是做一个有钱、有闲的普通人更幸福?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