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巨头微软与meta凭借人工智能(AI)技术的深度应用,在提升中小企业效率与业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而推动了股价的大幅上涨。微软市值一举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而meta的市值也逼近2万亿美元。两家公司的成功,不仅彰显了AI在企业级服务中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全球AI投资新时代的到来。
在美国,AI基建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据Factset数据显示,微软、meta、谷歌及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计划在2025年投入超过33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较之前有了近50%的增长。这些投资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更通过“投资-增长-再投资”的正向循环,显著拉动了美国GDP的增长。AI已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越了消费。
与此同时,在中国,AI技术的发展路径呈现出独特的特色。与美国的B端企业级服务不同,中国在C端消费级场景中的AI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得益于庞大的网民群体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形成了“需求驱动创新、应用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如今,这一模式正被复制到AI领域,有望开启消费级AI的新篇章。
在AI+消费领域,中国已经探索出两条典型的发展路径。一是“产品叠加服务”,即通过智能硬件产品搭载智能化服务,实现用户体验的全面提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玩具等AI智能终端产品,不仅具备传统物理产品的功能,更通过内置的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这些产品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终端,而是成为了连接用户与智能服务的桥梁。
二是“服务包裹产品”,即以AI Agent为核心,将各类产品服务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打通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外的全域生态入口。这一模式下,用户无需再逐个打开独立的App,只需通过Agent下达指令,即可获得从需求产生到消费决策再到服务体验的全链路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更通过精准匹配和高效整合,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中小商家的增长。
随着中国政策重心转向消费,通过拉动内需来提振经济活力已成为共识。2025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2%,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动力。在此背景下,AI产业的发展更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AI改善用户体验、拉动消费增长,在消费市场持续释放价值,进而反哺技术升级和算力投入,有望复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以闪购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电商,有望成为未来AI应用的重要领域。这些新型业态不仅推动了消费规模的扩大,更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验田。在监管方面,建议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悉心培育新技术与新业态的有序发展,为AI与消费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