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高科技企业商业秘密的重大案件尘埃落定。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对尊湃公司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14名涉案被告人均未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判决正式生效。
该案的核心在于华为海思公司长期自主研发的Wi-Fi芯片技术信息被非法获取。据悉,海思公司作为华为的全资子公司,自2011年起便启动了Wi-Fi芯片研发项目,投入巨大资源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信息,同时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
案件的主谋张某,曾是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的负责人。离职后,他创立了尊湃公司,并拉拢了多名海思公司的前同事加入,其中包括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高管。这五人共同商议决定研发与海思公司同类的Wi-Fi芯片,以缩短研发周期并尽快投入量产。
为了加速研发进程,张某指示周某甲等人以高薪和良好发展前景为诱饵,继续招募海思公司的员工。高某、王某等七人先后离职加入尊湃公司,并在离职前后应公司要求,通过截屏、抄录、微信传输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海思公司的技术信息,用于尊湃公司的芯片研发。
2024年4月10日,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对张某等14人提起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公诉。在审查起诉期间,检察机关依法对被告人进行了讯问,并向商业秘密权利人告知了诉讼权利义务。检察机关重点审查了涉案技术信息的非公知性和同一性,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在庭审过程中,面对被告人的辩解,公诉人从证据、法理和情感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法庭教育。最终,所有被告人均自愿认罪,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张某因主谋身份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四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并处罚金150万元至120万元不等;高某、王某等九人则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并处罚金100万元至20万元不等。
此案的判决不仅彰显了司法机关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也再次提醒了企业在保护自身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方面的重要性。商业秘密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知识产权,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