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卫星新星国星宇航,港股上市之路再启航

   时间:2025-08-26 19:00:00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近日在港交所披露易官网更新了其招股说明书,标志着这家头顶“AI+卫星”与“算力+商业航天”光环的企业,正再次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击。自今年年初首次递交招股书后,尽管初次尝试在7月失效,但国星宇航并未放弃,而是选择重新递表,意在争夺“商业航天第一股”的称号。

国星宇航在最新招股书中,不仅回顾了过往的业绩,还新增了9个月的财务数据,展现了公司的成长态势。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国星宇航的收入分别为1.77亿元、5.08亿元和5.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6.6%。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已达2.41亿元,同比增长65.1%。尽管业绩持续增长,但国星宇航目前仍未实现盈利,净亏损在逐年扩大,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0.909亿元、1.393亿元和1.772亿元。

国星宇航表示,业绩的增长得益于在轨运行及空间AI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以及卫星制造流程及量产能力的优化升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加强了公司获取高价值订单的能力,并扩大了客户基础。然而,由于公司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专注于研发并发射AI卫星,同时开发核心技术以提升AI算法及算力,因此尚未实现盈利。

在研发方面,国星宇航投入巨大,旨在建立天基算力以支持星基解决方案的持续发展。公司战略性地将获取客户及发展关系列为优先考量,同时专注于通过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留住人才。尽管面临亏损,但国星宇航预计,随着AI卫星技术的进步、客户订单的增加、制造流程的成本效益强化、批量化制造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卫星发射成本的减少,其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

国星宇航在2023年完成了一笔5亿元的公开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泰山城建集团、青岛海发集团、嘉兴嘉秀集团、策源资本和芜湖产投等多家机构参与。这笔资金无疑为国星宇航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业务布局方面,国星宇航采用了一体化业务模式,涵盖了卫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卫星设计、研制、发射协调,到在轨运行和控制管理,再到星基解决方案的提供。这种一体化业务模式确保了卫星部署及运营的所有阶段功能无缝衔接,为收集广泛且高质量的卫星数据提供了坚实基础。卫星及相关服务和星基解决方案构成了国星宇航的两大主营业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星宇航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不仅发射了中国第一颗AI应用卫星和第一颗AI智算卫星,还在2025年5月成功执行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用12颗卫星组成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这一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为打造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迈出了重要一步。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首发星座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的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首发星座还配置了对地遥感载荷,借助星载计算能力,将探索验证数据的实时在轨处理,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