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广东海洋牧场崛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万亿,海水养殖产量创11年新高

   时间:2025-08-26 15:36:40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广东省农林牧渔业近期传来喜讯,总产值达到了9701.21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8%,距离万亿元大关已近在咫尺。这一显著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广东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与投入。

数据显示,广东省的海水养殖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这一增速更是创下了自2011年以来的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尤为突出,达到了97.54万吨,占据了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渔业经济总产值也高达4718.25亿元。

广东海洋牧场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了科技驱动的新篇章。在全省范围内,重力式深水网箱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桁架类网箱的数量也名列全国第三。特别是在湛江海域,诸如“海威1号”、“海威2号”等一大批深远海养殖装备已经形成规模效应,这些装备采用了先进的抗风浪设计,能够在恶劣的海况下为深远海养殖提供有力的保障。

珠海海洋集团成功建设的国内首个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已经投产。该项目采用了集“标准用海、立体养殖、岸海联动、智慧赋能、多元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养殖环境的精确监控和调节,从而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广东移动等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海洋牧场的数字化建设。他们利用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鱼脸识别、精准投喂系统等智能化应用。未来,这些企业还将通过卫星和无人机进行水质采样,实现大规模养殖的信息化管理,为海洋牧场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

自2023年以来,广东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全链条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目前,全省14个沿海市已经开工了近百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了200亿元。装备平台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蓝色粮仓”进一步得到了夯实,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种业振兴方面,广东实施了“粤强种芯”工程,汇聚了全国的顶尖育种团队,针对28个现代海洋牧场适养品种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广东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等多种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累计培育了18个国家审定的海水新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例如,潮州饶平县的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每年能够培育出3亿尾的优质花鲈鱼苗。该良种场采用了智能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实时调节水质,砂滤池可以过滤掉99%的杂质,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苗保障。而惠州一方海海洋牧场在硇洲族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专家组现场测验确认,惠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硇洲族大黄鱼的人工繁育。

广东已经构建起了从实验室到渔场的全链条育种体系。广州作为“种业之都”,集聚了多元化的创新资源;深圳则聚焦生物技术的前沿突破;佛山深耕畜禽种源的关键技术研发;湛江则强化了海洋牧场良种供应的保障。通过区域的协同发展,广东形成了“双核”、“双基地”、“四节点”的空间结构,推动了种业创新引领海洋牧场全链条的升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