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内,一幅描绘鲁迅先生手持香烟的墙画意外引发了公众热议。这幅墙画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游客们纷纷到此,模仿给鲁迅先生点烟的动作,拍照留念。
游客孙女士对此表达了不满,并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指出该墙画存在误导风险。她认为,原画是鲁迅在家中抽烟的场景,而纪念馆将其背景改为室外,可能会误导人们认为在室外聚集抽烟是合理的,进而危害他人健康。她还担心这幅墙画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议更换为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孙女士的投诉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她的观点。许多网友指出,鲁迅抽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无论是教科书、纪录片还是各地的鲁迅纪念馆,都大量呈现了鲁迅抽烟的生活习惯。他们认为,孙女士的投诉过于苛刻,忽略了历史背景和鲁迅的个人形象。
有评论指出,虽然公共场所禁烟是合理的,但鲁迅抽烟的形象传递出的是一种冷峻、充满批判精神的文人气质,不应被简单地打上不利于控烟的标签。网友们纷纷表示,孙女士的投诉有些无厘头,甚至有人调侃说,这和投诉“武松打虎”违反动物保护法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纪念馆方面对此事也做出了回应。绍兴市文旅集团表示,已经收到了孙女士的投诉,并正在处理中。然而,大多数游客和网友认为,纪念馆无需更换墙画。他们表示,游客们模仿给鲁迅先生点烟的动作只是一种纪念方式,谈不上引导抽烟。如果真有人在墙画前抽烟,纪念馆可以出台措施引导游客去吸烟区,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更换墙画。
有网友还发现,孙女士的社交账号中除了宣传禁烟外,还大量宣传尼古丁袋这一新型无烟草口服尼古丁产品。尽管该产品被宣称是传统烟草的替代品,但并非无害,同样具有成瘾性,在很多国家并未得到授权经营。这一发现让孙女士的投诉更加难以得到舆论的支持。
对于孙女士的投诉,有专家表示理解其控烟的热情,但认为其做法过于偏激。他们认为,文明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但不能用现在的规则去要求历史人物,试图颠覆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这种“道德洁癖”和刻舟求剑的思维并不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最终,公众普遍认为,控烟志愿者任重而道远,应关注更实际的控烟问题,而不是盯着鲁迅先生的墙画不放。如果纪念馆真的因为这次投诉而更换墙画,那无疑将成为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