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近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25年7月底,华为官方宣布,鸿蒙5系统搭载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经成功突破了1000万台大关。这一成就让终端BG的掌舵人余承东激动不已,他宣称鸿蒙系统已经越过了生死线,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系统都因为应用生态的缺失而黯然退场,比如Windows Phone和三星Tizen等。这些系统因为用户基数不足,难以吸引开发者入驻,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打造一个既原生又拥有完整生态圈的操作系统,其难度可想而知。鸿蒙5系统的这次突破,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截至目前,鸿蒙系统已经完成了超过1000款融合生态应用的适配,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扩展至2000款以上。即将在8月底召开的鸿蒙生态大会,预示着鸿蒙系统生态的新一轮加速发展。在这场生态建设的长征中,华为并非孤军奋战,九联开鸿、拓维信息、软通动力和润和软件等企业都是鸿蒙开源共建的重要伙伴。
在这些合作伙伴中,润和软件扮演着尤为关键且独特的角色。一方面,润和软件利用开源鸿蒙(OpenHarmony)开发出了适用于金融、电力和车载等行业的发行版系统,然后销售给设备制造商。早在2021年,润和软件就基于开源鸿蒙推出了国内首款全场景智能物联操作系统HiHopeOS。截至2024年底,润和软件已经迭代出了12款针对不同行业的HiHopeOS版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润和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鸿蒙系统的发行商,它的努力降低了传统行业接入鸿蒙系统的技术门槛,加速了鸿蒙系统在各行各业的落地进程。另一方面,润和软件还积极向开源鸿蒙社区贡献代码,反哺社区发展。2024年,润和软件为开源鸿蒙社区贡献了14.7万行新增代码,贡献量位居第五,因此也被称为开源鸿蒙的“A类代码捐赠人”。
润和软件的技术版图并不仅限于开源鸿蒙。在构筑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层面,润和软件同样有着深远的布局,其中开源欧拉(openEuler)就是关键的一环。开源欧拉主要用于云计算和服务器领域,与开源鸿蒙在万物互联方面形成天然互补。基于开源欧拉,润和软件开发出了自有的商用发行版操作系统HopeOS,这是国内首个通过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金融等行业。
目前,HopeOS V22版本已经完成了与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等多家国产芯片厂商的适配,覆盖了几乎所有主流的国产CPU架构。同时,润和软件不仅是开源欧拉的使用者,更是开源欧拉生态的共建者。截至2024年9月,润和软件在欧拉社区的贡献量位居第六,被誉为“黄金代码捐赠人”。
润和软件在鸿蒙和欧拉两大生态上的投入,得益于其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从2020年到2024年,润和软件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接近3亿元,2024年更是达到了2.68亿元。这一年,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61亿元,足见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过去五年间,润和软件的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在8%左右,即便近年来略有下滑,也远超拓维信息和软通动力等同行。
这些研发投入并没有白费,润和软件基于鸿蒙和欧拉操作系统的创新业务已经成为了公司新的增长引擎。从2022年到2024年,润和软件的创新业务营收从3.35亿元增长至6.81亿元,营收占比也从11.26%攀升至20.03%,支撑着公司从传统软件服务商向国产基础软件提供商的转型。
然而,润和软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尽管公司的营收从2020年的24.8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33.9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8.2%,但利润端却未能跟上节奏。从2024年开始,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中,这一态势仍在延续。营收增速为10.55%,而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9.43%,仅为0.6亿元。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职工薪酬成本上升。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职工薪酬成本同比增长了22.64%,达到10.9亿元,占营业成本的八成以上。这使得2025年上半年,润和软件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14.44%,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速,进而压缩了利润空间。二是收入端涨价困难。近年来,公司金融科技和智能物联这两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都呈现下降趋势。金融科技客户的订单竞争激烈,而智能物联业务中服务器、边缘盒子等低毛利的硬件收入比例提高,稀释了这块业务的毛利水平。
尽管如此,润和软件的整体毛利率仍在25%左右徘徊,虽然不及2021年之前,但也远高于拓维信息和软通动力15%的水平。利润或许有所波动,但润和软件在生态共建和国产替代方面的决心是坚定的。它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这一事业的认真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