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商务职业学院被曝出一起涉及学生实习权益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多名毕业生透露,他们在校期间被学校强制安排至电子厂进行实习,且遭遇工资克扣,每小时被削减6元。这些毕业生所学专业为医学,却被要求从事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流水线工作。
针对这一事件,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学生的相关反映,但将立即展开调查核实。工作人员强调,如果护理专业的学生被安排至电子厂实习,这显然违反了国家相关管理规定。
此次实习安排的不合理性不仅在于专业不对口,更在于其中涉嫌的多重违规行为。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21年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实习岗位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专业大类安排实习。规定还严禁学校强制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以及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学生实习。
据报道,学生们签署的所谓“实习合同”中,甲方竟为劳务派遣单位,这一做法直接违反了规定中关于不得通过中介机构安排实习的要求。学生们反映,此次实习是强制性的,如果不参加,将无法获得毕业证书。这一做法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权利,明显违反了《实习管理规定》中关于尊重学生意愿的相关规定。
更令人震惊的是,学生们的实习工资也被学校克扣。根据学生们提供的“利润结算表”,学校每小时从学生实习工资中抽取6元。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规定中关于实习报酬应足额、直接支付给学生的要求,也引发了对学生权益被侵害的强烈质疑。有关部门应严肃核查这些被克扣的工资流向和用途,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实习本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然而,在云南商务职业学院这起事件中,实习却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甚至成为了学校谋取利益的手段。这种实习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反而可能让他们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
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实习应回归教育本义,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有益经历,而不是成为他们“不可言说之痛”。同时,也希望各职业学校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学生的实习权益,让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