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近期动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自今年3月起,正式接手永辉超市的改革重任,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并代理CEO职责,这一变动标志着永辉超市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永辉超市于8月20日晚间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在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299.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0.73%。更引人注意的是,永辉超市的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达到2.4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亏损更是高达8.02亿元,这一数字仅次于2021年同期,成为公司历史上的第二大亏损额。
在现金流方面,永辉超市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12.08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58.92%,显示出公司在现金流管理上面临的压力。
自叶国富接手以来,永辉超市的经营状况并未立即出现好转。相反,公司的收入已经降至八年前的水平,门店的坪效也从去年的每平方米1.1万元降至上半年的每平方米0.66万元,这一降幅达到了40%。
回顾叶国富掌权的历程,去年9月,名创优品宣布以62.7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超市的部分股份,一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尽管名创优品在收购时表示不会控制永辉的董事会,但在今年2月底的董事会上,叶国富等名创优品高管成功进入永辉董事会。原永辉超市董事兼CEO李松峰虽被提名,但最终未能当选,这也为叶国富的掌权铺平了道路。
李松峰曾在京东担任高级总监,并于2021年加入永辉超市,历任多个要职。对于落选董事选举,他回应称“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也是最好的安排”。而叶国富的强势掌权也得到了永辉超市董事会的认可,尽管在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的议案中,创始人之一的张轩宁投了反对票,并对李松峰的成绩表示高度赞扬。
在叶国富的领导下,永辉超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二季度作为他掌权后的首个完整经营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扣非后归母净亏损更是达到了历史第二高的水平。同时,永辉超市在上半年大幅减少了223家门店,但坪效却进一步下降。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永辉超市并未停止改革的步伐。公司正在学习胖东来模式,通过加强选品能力、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等方式进行全面重构。截至6月底,永辉超市已经完成了124家门店的调改工作,占比超过20%。而到7月底,这一数字更是提升至145家。
除了门店调改外,叶国富还在对供应链进行深度调整。他推行“裸价直采”模式,计划三年内将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40%。这一模式砍掉了中间商,重构了与供应商的关系,旨在降低成本并增强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在上半年,永辉超市已经开始了供应链体系的变革,大量低效商品被淘汰,同时引入了高潜力新品。
然而,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在收入下降的同时,永辉超市还需要承担关店和调改的成本。因此,公司的亏损局面恐怕不会太快扭转。为了筹集资金用于门店调改,永辉超市于7月发布了定增预案,计划募集40亿元。尽管叶国富对永辉超市进行了“刮骨疗毒”式的改革,但“枯木逢春”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