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民航业传来捷报,7月份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182万人次、货邮运输量86.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6%、3.9%、15.3%。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民航业的强劲复苏势头,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持续回暖。
然而,在运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行业内卷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协”)于8月14日正式发布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旨在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措施,倡导各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据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分析,中国航协发布的这一《公约》,反映了航空公司对于反内卷、反价格战的鲜明态度。然而,要彻底扭转价格战局面,取得显著的“反内卷”效果,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中国航协也表示,对于违反《公约》规定的行为,将予以提示、督促整改及专业指导。
在客运方面,7月份国内航空市场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得益于暑运这一传统旅游旺季的推动,更展现出中国作为出境游客源地的强劲韧性和入境游目的地的国际吸引力。
货运方面,7月份国内、国际货邮运输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7.9万吨,同比增长10.8%;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同比增长21.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美贸易关税战的缓和以及市场对于后续政策不确定性的应对。
尽管运输量再创新高,但民航业仍面临“旺丁不旺财”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报显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三大航均出现亏损。其中,中国国航预计净亏损17亿元至22亿元,中国东航预计净亏损12亿元至16亿元,南方航空预计净亏损13.38亿元至17.56亿元。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供给不均衡、客源结构下沉、高铁网络冲击以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为了走出内卷困境,民航业不断加码“反内卷”政策。今年1月举行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价格收费监管,维护航空运输市场价格秩序。而在半年后的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也将“加快构建民航领域统一大市场,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公约》的发布无疑为民航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公约》不仅明确了对航空销售网络平台经营者及航空销售代理人的监督管理和检查要求,还提出了深挖市场潜力、做大增量市场的具体措施。包括共同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国内航空快线品质以及推进民航与铁路融合发展等。
对于如何扩大市场避免内卷,专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应鼓励中国航空公司飞往国际,提升我国民航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与影响力。其次,应合理调配干线与支线航班运力,避免两者争抢资源导致价格战。最后,国家层面需要合理调配高铁和民航发展速度,实现优势互补,共建高效、有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