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个家庭在假期出游时遭遇了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宗先生和吴女士是一对年轻的父母,他们带着5岁的女儿和2岁7个月的儿子,驾驶着一辆7座商务车前往附近景点游玩。这本应是一次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旅行,然而,意外却悄然降临。
事发当天,宗先生负责驾驶,吴女士则坐在第二排右侧照看孩子。女儿坐在第二排左侧,好奇地观赏着窗外的风景,而年幼的儿子则独自留在第三排左侧座位上玩耍。车内氛围轻松,家人们不时交谈,然而,危险正悄然逼近。
当车辆行驶到一个路口等待红绿灯时,吴女士转头发现女儿不知何时已将座椅调得极低。还未来得及提醒,她就惊恐地发现女儿的座椅竟将儿子的头死死压在下面。儿子整个人趴在座位下,一动不动。宗先生听到妻子的尖叫,立刻停车查看,却发现儿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夫妻二人心急如焚地将孩子送往医院,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儿子因缺氧缺血性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家庭的幸福瞬间被悲痛笼罩,他们失去了心爱的小儿子。
在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后,宗先生和吴女士认为车辆座椅调节功能存在缺陷,且没有设置明显警示标识,汽车公司未尽到警示义务,应对孩子的死亡负责。于是,他们将汽车生产企业告上了法庭,要求车企公开道歉并赔偿共计200万元。
经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审理,法院查明涉案车辆符合国家标准,且随车的《用户手册》对于安全事项有明确标注。法官指出,宗先生和吴女士在此次事件中存在严重的监护失职。他们未为年幼的儿子配备安全座椅,放任儿子在行驶中脱离有效监护,且长时间未留意孩子的动态。这种“监管真空”是悲剧的直接原因。
最终,法院驳回了宗先生和吴女士的诉讼请求,认定车企无责任。这一判决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大多数网友认为法院判决公正,家长应承担主要责任。他们指出,家长未能尽职尽责,导致悲剧发生,不能将责任推给无辜的汽车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