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锂价格出现显著反弹,这一趋势始于7月中旬,受多重供给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包括对“反内卷”政策的预期、矿权审核的规范化,以及部分企业因停产检修而减少供应。特别是在8月11日,一则锂矿停产的消息,直接推动了碳酸锂期货价格强势涨停,成功突破8万元/吨大关,并带动了锂矿及整个锂电产业链股价的上涨。
当前,锂电产业链下游正处于需求旺季,这为价格中枢的抬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锂电池板块,需求端的订单修复与固态电池的扩产形成了叠加效应。同时,供给端的“反内卷”趋势有望促使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从而不断改善整个板块的供需格局。
从上半年的基本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我国动力电池产销及装车量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的累计产量、销量、装车量均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产量增长60.4%,销量增长51.6%,装车量增长47.3%。动力电池的出口量也同比增长了56.8%。与此同时,全球储能装机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大型储能项目的爆发,进一步提升了锂电产业链的需求。
在资本开支方面,锂电企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龙头厂商已经率先加大了资本开支,而当前更多的一二线电池企业也进入了扩产周期。过去两年,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增长已经迅速消化了过剩产能,为未来的产能扩张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亮点。中试线的加速建设、商业化进展超预期,以及各条技术路线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都展现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广阔前景。作为具有确定性的技术演进方向,固态电池一旦技术成熟,将迅速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热门领域。因此,锂电设备及具备产品力的材料环节,以及电池端的消费锂电应用落地,都值得重点关注。
在锂电板块的投资方面,具备出海能力的龙头厂商备受看好。同时,随着二线电池企业稼动率的提升,其盈利能力也迎来了修复。智能眼镜等AI新兴赛道的启动,以及大容量电芯的升级,正在推动负极用硅量的提升和钢壳电池渗透率的提高,这些变化都为消费电池赛道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