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在近期遭遇了投资收益的严峻考验,多项数据均指向险资收益率的持续下滑趋势。传统上依赖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保险机构,如今正面临投资策略的瓶颈,这是由于债券市场调整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债券市场的显著波动,特别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4%的低点回升至1.71%附近,直接导致了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保险投资组合表现不佳。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债券价格,也进一步压缩了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空间。
据统计,截至某一时间点,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仅为2.46%,与前一期相比下跌了0.35个百分点。多只债券基金在近一个月内的收益跌幅甚至超过了4%,这凸显出债券市场调整对相关投资产品的巨大冲击。
私募债券投资领域同样未能幸免,今年前五个月,不少私募债券产品的收益率已降至1.8%以下,与去年全年平均7.91%的回报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一变化意味着,传统的“轻松获利”策略已经难以为继,投资机构普遍感受到了债券产品收益率缺乏吸引力的现实困境。
更为严峻的是,城投债的收益率也已经跌入了“1”时代。随着城投债信用利差的极致压缩,那些依赖下沉市场购买城投债以获取管理费的机构,如券商资管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业内专家预测,这种操作模式的有效期可能仅剩一年左右。
面对固收投资收益的持续下滑,保险资金开始积极寻求新的投资策略。其中,权益投资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险资入市的步伐明显加快。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的股票持仓市值达到了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也达到了2.60万亿元,合计占比超过了16%,与去年末相比有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也在加速推进。目前,已有三批试点项目获批,总规模达到了2220亿元。近日,太平资产也获批设立了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最新一家参与试点的险资机构。截至目前,已有6只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基金进入了运作状态。
险资举牌活动也频繁出现。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已经达到了22次,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举牌次数。从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有3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险资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达到了8.89亿股,持股市值合计为137.27亿元。险资重仓持有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通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电子、机械等行业。
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险资也开始更加注重获取稳定的股息收益,以降低对交易价差收益的依赖。因此,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等高股息行业备受青睐。险资通过配置长期股权投资或采用高股息策略,有效降低了权益工具投资的收益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