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八月的到来,稀土产业链步入了其传统的消费高峰期。这一期间,下游需求呈现出回暖趋势,推动了采购活动的增加,进而促使稀土、钨、钴等小金属的价格持续攀升。近期推出的“反内卷”政策旨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竞争,也为能源金属价格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在中美谈判仍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下游出口订单却维持了相对稳健的表现。因此,有预测认为,八月稀土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扬,达到每吨60万元的高位。当前,稀土等小金属的战略价值与经济价值正形成合力,其行业景气度的提升有望直接反映在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上。
小金属如镓、锗、锑、钨及稀土等,在国家的工业、科技及国防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23年起,我国开始逐步加强对具有供给优势的小金属的战略评估,将一些用途广泛且国内资源逐渐减少的小金属列为战略管控对象,限制其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尽管国际上也在加速构建稀土等产业链,但高昂的资本支出、成本控制压力以及环保合规问题,使得我国在冶炼分离领域长期积累的领先优势得以凸显。国外在短时间内或难以摆脱对中国设备与技术的依赖,这成为了此轮小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推手。
回顾过去两年,多数出口受限的小金属在国内市场的价格表现疲软,而海外市场价格则可能攀升至国内价格的2至3倍。随着国内外价格差距的不断扩大,国内冶炼厂因难以承受进口海外高价原材料的成本,导致供给出现缺口,进而促使国内外价差逐渐缩小。
从投资视角来看,自今年五月以来,我国开展的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剧了海外战略金属供给偏紧的预期。与此同时,小金属在新能源汽车、空调、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需求稳步增长。中长期来看,小金属的战略地位或将持续攀升,包括稀土、钴在内的小金属的中期景气度有望继续保持上扬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