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啤酒销售方面取得了稳健增长。在报告期内,燕京啤酒(含托管经营)共售出啤酒235.17万千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3%。营业收入达到了85.58亿元,同比增长6.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实现了45.45%的大幅增长,达到11.03亿元。
燕京啤酒在报告中强调,公司的营收规模持续扩大,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从更长时间范围来看,燕京啤酒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32.02亿元、142.13亿元和146.6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38%、7.66%和3.2%。相比之下,净利润的增长更为显著,分别为3.52亿元、6.45亿元和10.5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54.51%、83.02%和63.74%。
这一显著的增速差异,部分归因于燕京啤酒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成本为46.64亿元,同比仅增加2.35%;销售费用为8.84亿元,同比增长1.09%;管理费用为8.85亿元,同比减少了3.56%;研发投入为1.34亿元,略有下降,同比减少0.02%。
值得注意的是,燕京啤酒在2025年上半年还进军了汽水市场,推出了倍斯特汽水,试图以此打造新的增长极。然而,燕京啤酒能否成功打破“增收难增利”的困境,尚需时间验证。
在高端化方面,燕京啤酒面临一定挑战。尽管中高档产品的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2.86%提升至2024年的67.01%,但其收入增速却逐年放缓。2022年至2024年,中高档产品的收入分别为76.58亿元、86.79亿元和88.6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77%、13.32%和2.15%。2025年上半年,中高档产品的收入为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收入占比达到70.11%。
燕京啤酒表示,公司大力实施大单品营销战略,形成了以燕京U8、V10、漓泉1998、狮王系列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矩阵。然而,爆款产品主要集中在2019年推出的燕京U8上,其销量增速已有所放缓。2023年,燕京U8的销量增速为36%以上;2024年,销量为69.60万千升,同比增长31.40%。
从渠道来看,燕京啤酒对线下渠道的依赖较重。2025年上半年,传统渠道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6.02%;KA渠道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3.04%;电商渠道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0.79%。经销商网络也在进行调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8549家经销商,净增83家。
为了开辟新的增长曲线,燕京啤酒推出了倍斯特汽水,正式构建“啤酒+饮品”的战略布局。倍斯特汽水被定位为燕京“创新战略支点”,旨在利用现有成熟的啤酒渠道网络,聚焦餐饮现饮场景,打造“啤酒+汽水”的消费组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饮品需求。燕京啤酒还布局了饮用水、饮料、发酵豆制品和饲料等市场。
然而,尽管倍斯特汽水这一全国化单品推出后,饮料收入几乎翻倍,但其占比仍然较小,距离成为新的增长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燕京啤酒,重庆啤酒、乌苏啤酒等也看上了饮料赛道,纷纷推出新品,希望借助现有渠道丰富产品构成,但跨界能否成功尚存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