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再度迈上2万亿元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将人们的记忆带回了十年前的牛市时期,但两者背后的市场环境和运行逻辑却大相径庭。
在2015年,两融余额的激增伴随着市场的狂热与杠杆的无序,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剧烈震荡。然而,2025年的这次突破,则是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监管政策趋严以及投资者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标志着A股市场正朝着更加稳健和理性的方向迈进。
数据显示,截至某一日期,东方财富以超过230亿元的两融余额位居榜首,中国平安、贵州茅台、比亚迪等紧随其后,均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如江淮汽车、宁德时代,以及近期备受瞩目的科技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也在两融余额排名前列。黄金ETF等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与十年前相比,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15年,受牛市氛围的影响,大量资金涌入金融板块,导致金融股的融资买入金额极高。当时,两融标的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主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跟风性。然而,如今A股市场的两融标的已大幅增加至4150只,投资者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行为也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东方财富已取代中信证券成为两融市场的“券商一哥”,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其他行业的优质个股也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从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到科技领域的中际旭创,再到黄金ETF、跨境资产ETF等不同资产类别,都有融资资金的布局。市场投资工具的丰富性使得资金流向更加均衡。
从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和成交比重来看,虽然当前两融余额的绝对规模处于历史高位,但占流通市值和成交的比重却基本保持在近年来的中枢水平。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也预示着A股市场可能正迎来一轮趋势性的慢牛行情。
方正证券等机构的观点指出,面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上市公司盈利也处于下行周期的尾声阶段。随着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出台,企业盈利有望逐步改善。市场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显著提升,有望推动A股市场继续向好。
在投资策略方面,方正证券建议中期关注盈利周期底部回升的行业,如TMT、顺周期以及具有强“阿尔法”特征的消费板块;而短期则可以关注受益于指数上涨和成交量放大的券商板块补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