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风光无限的洞洞鞋巨头Crocs,如今正深陷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这家曾以独特设计和极致舒适度闻名的品牌,近期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大幅下滑,从之前的14.6%暴跌至2.4%,甚至在北美市场出现了负增长。8月7日,Crocs的股价单日暴跌近30%,市值瞬间蒸发超过17亿美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Crocs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里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诚表达了焦虑:“消费者如今连商店的门都不进了。”
回溯至2002年,Crocs凭借一款专为帆船运动设计的洞洞橡胶鞋迅速走红。这款鞋以其独特的“踩屎感”舒适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并在2006年成功上市,创下了鞋企首日股价的最高纪录。在其巅峰时期,一双普通的Crocs鞋售价高达2000元,而联名镶钻款更是标价9999元仍供不应求。直至2023年,Crocs依然保持着行业神话般的业绩,全年销量达到了1.2亿双,利润高达7.93亿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Crocs的辉煌仅维持了一年便急转直下。如今,实体店的货架上堆满了打折的Crocs鞋,却鲜有顾客驻足。曾经挤满精打细算消费者的批发渠道和奥特莱斯也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Crocs的失速与美国普通家庭日益紧缩的钱包密切相关。数据显示,低收入群体连快餐消费都在减少,奢侈品牌如拉夫劳伦的高管们也纷纷表达了对市场的“谨慎”态度。76家美国鞋企联名控诉关税政策,导致球鞋价格从150美元飙升至230美元,相当于普通家庭半个月的油费,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平价鞋市场更是货源紧缺。
与此同时,Crocs的竞争对手们正虎视眈眈。在电商平台上,斯凯奇的“泡泡鞋”以其柔软的鞋垫吸引了追求舒适度的消费者;天美意则以时尚的设计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而价格仅为39.9元还包邮的白牌洞洞鞋,更是直接收割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就连回力也推出了自家的洞洞鞋,引发了老粉丝的广泛关注。
更令Crocs雪上加霜的是,潮流的变迁速度超乎想象。曾经凭借“丑到极致就是潮”的理念逆袭的Crocs,如今却遭到了Z世代的嫌弃,被年轻人戏称为“像踩澡盆”、“雨天灌水”、“鞋底薄得像纸”。运动品牌借此机会收复失地,里斯也无奈承认,未来的世界杯和奥运会都将成为运动品牌的舞台。
Crocs自身的功能性也受到了质疑。美国消费者报告指出,Crocs缺乏足弓支撑,可能导致肌腱炎,且频繁发生电梯夹鞋事故。相比之下,李宁的“䨻科技”跑鞋和安踏收购的萨洛蒙登山鞋,在缓震和防护性能上都下足了功夫。
Crocs的困境还源于其2022年豪掷25亿美元收购潮牌HEYDUDE的决策。如今,这笔收购的估值已大幅缩水,导致Crocs二季度计提了7亿美元的减记,净亏损达到4.9亿美元,超过全年利润的一半。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也让Crocs每年额外支出9000万美元的成本。首席财务官苏珊·希利推出的“减少折扣”策略更是适得其反,官网促销区的浏览量骤降40%。
反观竞争对手,安踏将工厂搬迁至东南亚以降低关税成本;达芙妮则在抖音开设了152个直播间,狂销199元的骑士靴。Crocs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高端线产品滞销,降价又担心损害品牌形象。
Crocs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鞋业的缩影。美国鞋类协会的调查显示,87%的鞋企高管预计经济将持续恶化,85%的高管认为消费需求将持续疲软。2025年1月,全美鞋店销售额同比暴跌8%,创下23个月来的第21次下滑,平价市场更是惨淡。沃尔玛的顾客开始购买小包装商品,Dollar Tree等折扣零售商的库存周转率下降了26%。斯凯奇悄然下调了全年预期,Allbirds则选择关店以止损。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中国市场成为了罕见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