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居行业的风云变幻备受瞩目。据《新财富》杂志深入调研,30家A股家居家装类公司的经营数据揭示了该行业的起伏跌宕。
数据显示,这些公司的总营收在2021年达到历史高峰1678亿元,随后连续三年下滑,至2024年已跌至1355亿元,跌幅近两成。尽管这一跌幅超出预期,但相较于地产行业的惨淡表现,家居行业的表现仍算稳健。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增长高峰与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和房价的峰值高度重合,显示出家居需求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
然而,净利润的表现却更为严峻。自2019年达到188亿元的历史高点后,这些公司的净利润持续下滑,至2024年仅剩30亿元,跌幅超过八成。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出现了亏损,显示出行业盈利能力的急剧恶化。
员工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行业的困境。从2021年的21.7万人到2024年的16.5万人,家居行业减少了超过5万个工作岗位。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行业内部的裁员潮,也反映了整体经济环境下就业市场的严峻挑战。
股价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三分之二的公司股价自最高点跌去50%以上,中位数跌幅达到64%。这一惨烈的回撤不仅让中小股东损失惨重,也让机构投资者难以逃脱亏损的命运。然而,自2024年低点以来,这些公司的总市值开始回暖,近一年同比上涨19%,显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某种期待。
在行业困境中,一些公司却选择了逆势加大分红比例。例如,富森美连续三年分红超过当年净利润,总额达到24.24亿元。而整个“家居30”板块在2024年共实现30.6亿元净利润,却分红62.5亿元,业绩与分红存在明显背离。这种高分红策略或许反映了实控人家族现金流的紧张程度,但也可能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事实上,一些实控人家族已经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黯然退场。如美凯龙创始人车建兴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建发股份和联发集团,厦门国资委成为新实控人。而顾家家居实控人何剑锋家族也通过减持股份等方式套现巨额资金,但仍未能完全解除债务危机。
面对行业困境,家居企业纷纷寻求转型之路。在产品端,智能化、绿色化、适老化成为行业共识。而在渠道端,出海成为重点方向。与家电行业相比,家居行业的出海步伐虽然稍显滞后,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如顾家家居的境外收入已占到总营收的近一半,其在越南、墨西哥等地的制造基地和自有品牌门店正在逐步完善全球供应网络。
箭牌家居等公司也在加速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这些努力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整个家居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回顾过去,家居行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商品房大时代的推动。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家居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速度和效率的较量中,那些能够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企业或许将成为未来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