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股票代码:601838.SH)的控股股东对其股票的青睐不言而喻,当前持股比例已超过30%。随着成都银行股价的持续攀升,控股股东原定的增持计划却屡屡“踏空”,因此,他们决定调整尚未到期的增持计划,以期能够顺利“上车”。
昨日,成都银行发布了《关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进展暨增持计划调整的公告》等一系列公告。由于该行股价持续走高,已突破原增持计划设定的价格上限,为履行公开承诺并展示对成都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成都市国资委及增持主体决定对原增持计划的增持价格、数量或金额、实施期限等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增持计划能够继续实施。
本次拟增持的主体为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两者目前分别持股2.43亿股和1.61亿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73%和3.80%。它们还与交子金控、成都协成形成关联方,合计持股数达12.73亿股,占比30.03%。
为了在当前的银行股“牛市”中成功增持成都银行股权,控股股东可谓是费尽心思。他们等不及股价调整后的时机,便在原增持期限内对“交易纪律”进行了修改。具体来看,主要有三大变化:
首先,取消了原有的价格上限。变更后的增持计划不设定价格区间,而是根据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整体趋势,灵活择机实施增持。在此之前,增持价格上限为该行除权除息后的历史最高股价17.59元/股。
其次,采用了总金额控制的方式,取消了数量指标。根据调整后的增持计划,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两家增持主体的拟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69998.27万元,合计不高于139996.53万元。而在变更前,这两家增持主体的拟增持股份数量有明确范围。
最后,实施期限得到了延长。按照原增持计划,实施期限为自2025年4月9日起的6个月内,目前尚未结束。本次变更后,增持计划的实施期限将延期6个月,即自2025年4月9日起的12个月内。
自2025年4月9日成都银行控股股东实施增持计划以来,该行股价如同脱缰野马,买入窗口期极少。特别是在原计划中将价格上限设定为17.59元/股后,实施空间更是变得有限。尽管近期该行股价在高位有所调整,但调整幅度仍不到10%。截至昨日收盘价,其股价为19.03元/股,远高于原增持价格上限。
在这场由大行领跑的红利行情中,股息率成为市场资金选择的重要标准。在市场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并保持低位的背景下,银行的高股息率和稳定盈利表现被视为“类债”,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吸引了大量市场资金。
在这样的市场风格和共识下,成都银行的股价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呢?数据显示,截至日前,成都银行的股息率高达4.68%,远高于当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9%),同时也高于此轮红利行情的领跑者——五大行的股息率水平。例如,工商银行的股息率为3.95%,农业银行为3.61%。
随着大行的持续上涨,银行股的整体格局以及红利板块的空间得到了拓展,成都银行的股息逻辑也更为清晰。其股息率不仅高于当前大行的水平,而且利润端增长更快,意味着后续股价有望继续上涨。成都银行的分红率逐年提升,从2020年的27.58%上升至2024年的29.37%,已接近大行30%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成都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其净利润多年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去年为例,其净利润同比增长10.2%至129亿元,增速远高于同期大行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红利板块的重要代表,银行已成为市场的热门选择,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包括国有股东、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例如,南京银行近期公告显示,南京高科在一段时间内增持了750.77万股,持股比例由8.94%增加至9.00%。保险资金更是此轮行情的重要推动者,今年以来已多次举牌银行股。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也在逐步上升。
对于成都银行的控股股东而言,股价的快速上涨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因此在增持期内调整了交易限制,以期更灵活地操作实现增持。在当前寻求高股息率的市场共识下,成都银行确实符合这一标准。然而,也需要警惕的是,资本市场的风格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会让本次急切调整的增持计划陷入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