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炎炎,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以“夜间经济”和“清凉体验”为主导的夏日消费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粮大悦城旗下的多个商业项目,凭借精准捕捉季节特性和消费者需求,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消夏解决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客流量与销售业绩,更激活了城市的夏日经济。
其中,屋顶夜经济成为了新的增长点。上海静安大悦城的“夜食天台”近期灯火通明,烟火气十足,成为了沪上夜经济的新标杆。2025年,项目进一步升级,营业至凌晨3点的“夜食天台”引入了11家热门餐饮品牌,并搭配摩天轮夜景和现场演出,为消费者提供了“餐饮+娱乐+景观”的三维体验。静安大悦城还推出了专属夜间通道和晚9点后免费停车服务,精准解决了都市夜归人的痛点。项目南座配套的影院、KTV、密室等同步营业至凌晨,满足了消费者吃喝玩乐的多种需求,让夜经济的魅力持续升温。
在远离上海的西安,大悦城同样在夜间经济上发力。西安大悦城南区的天台被打造成了常态化的自策天台市集品牌,“空中乐园”成为了青年社交的新据点。长达5个月的“UP青年生活季”集结了40余个创意摊位,夜间演出、互动、地标打卡、公益行动、在地文化等多类型活动穿插进行,为消费者提供了逃离地面喧嚣的“微度假”体验,同时也解锁了商业综合体的垂直空间价值。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大悦城还巧妙利用公共空间,打造了一系列亲水项目,成为流量密码。成都大悦城创新性地将潮汐广场至翡翠广场的大楼梯改造为长达26米的超大“划水”滑梯,为广大市民带来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冲浪”体验。活动开启后,首个周末客流环比提升了24%,同比2024年暑期上升了7.5%,成功将公共空间转化为情感连接点。
大悦城还深挖地域饮食文化,将传统消暑美食升级为文化集聚活动。天津大悦城南马路户外广场举办的“首届刨冰节”聚集了超60家本土热门刨冰、特饮、特色小吃、文创品牌,活动首日即登顶热搜,吸引了大量客流,更带动了京津冀跨城消费。
在夏日经济中,大悦城不仅关注消费者的物质需求,更敏锐捕捉到了都市人群对“松弛感”的心理需求。厦门大悦城西广场上,5米高的治愈系IP“松仔”随风轻摆,结合闽南特色的祈福文创等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压力释放-情绪治愈”的体验链。武汉大悦城则推出了“夏日清凉市集”及贯穿7月每周末的“下班了音乐节”,为周边居民和消费者打造了一个清凉休闲的据点。
今夏,大悦城的“消暑”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项目客流同比激增,特色活动获得了超高人气与口碑。通过打破时空限制、复合多元业态、深植在地文化,商业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品交易场所,成为了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与社交体验的“第三空间”。随着暑期消费季进入高峰,中粮大悦城的“清凉经济学”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更以创新姿态为城市夏日经济注入了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