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险资抢筹银行股,业绩高涨,“大象起舞”时代来临?

   时间:2025-08-08 12:32:52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金融市场迎来了一轮险资积极布局银行股的浪潮。平安爸爸月初再度加大对邮储银行港股的投资力度,持股比例一举突破15%大关,展现出其对银行板块的坚定看好。紧随其后,弘康人寿也不甘落后,本周迅速在港股市场扫货郑州银行67.5万股,持股比例微增至14.03%。尽管涉及的金额90多万港元看似不大,但这一连串动作的频率和速度,无疑透露出险资对银行股的持续追捧。

更令人瞩目的是,截至8月初,年内42家A股上市银行股价全线飘红,无一下跌。其中,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和农业银行涨幅均超过30%,另有9家银行涨幅超过20%。两融标的银行AH优选ETF(517900)年内涨幅也达到了22.63%,连续五日资金净流入共计1.4亿元,基金规模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银行股今年彻底摆脱了“笨重”的形象,成为了资金竞相追逐的热门标的。

常熟农商行近日正式披露的半年报,为A股上市银行的中报表现开了个好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为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在此之前,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净利润增幅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不良率持续下降,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回升。

有市场分析师指出,银行股估值的历史性重估可能与利率走势密切相关。在过去十年中,利率与银行股表现通常呈同向波动,但随着2022年后利率环境的显著变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滑,而银行股却逆势上扬,这表明其背后的资本逻辑已发生深刻变化。

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双重压力下,险资等长期资金被迫转向高股息资产。银行板块超过4%的股息率相较于国债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成为资金的“新宠”。银行股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中证银行最新市净率仅为0.74倍,四大行的平均市净率更是低至0.72倍,相当于以七折的价格出售净资产,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潜在的修复空间。

保险巨头纷纷扫货银行股的同时,国债收益率的下跌也突破了理财产品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紧跟聪明钱的步伐,在低位布局银行股,以期在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8月平安和弘康人寿之所以选择扫货港股银行,是因为港股银行普遍存在较大折价,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市场中唯一能够同时投资A股和港股银行的ETF是银行AH优选ETF(517900),该ETF的标的指数能够每月根据折溢价情况智能轮动,精选出A股或港股中更便宜的银行股。

历史数据表明,银行AH全收益指数基金自成立以来涨幅高达97%,大幅跑赢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近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采用这一策略的投资者每年能比传统银行指数多赚约3个百分点,超额收益更为稳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