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发布的一份公示名单,在娱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名单中,演员张译的名字赫然在列,其申报专业为“演员”,评审资格为“一级演员”。这份公示文件虽然按照惯例只公示5个工作日,但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示发布后不久,“张译获国家一级演员职称”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粉丝们纷纷制作庆祝海报,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某知名娱乐博主更是发布了一篇长图文,盘点了张译的经典角色,短时间内便获得了大量转发。然而,就在欢呼声四起之时,人社系统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演员职称的正确称谓应为“一级演员”,而非“国家一级演员”。
这一命名争议迅速发酵。7月18日中午,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的一则旧闻更新再次引发关注。在纪念某已故艺术家的页面中,“国家一级演员”的表述被修正为“一级演员”。这一细微改动被网友截图传播后,迅速在网络上形成舆情风暴。北京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接受电话咨询时明确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演员系列职称统一规范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从未冠以“国家”前缀。
尽管官方口径清晰,但市场认知却存在巨大偏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经纪合约和商业代言合同都将职称写入条款,甚至有的卫视晚会艺人名单也开始标注职称。这种认知错位不仅导致了市场混乱,还催生了灰色交易。去年,长三角某市查处的艺术职称造假案中,就查获了多本伪造的“一级演员”证书。
张译的申报材料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北京市人社局披露,2025年演员职称评审首次施行代表作制度,要求提供近五年的主演作品高清片段、代表作艺术阐述以及所在剧院或行业协会的实践考核证明。在评审现场,张译在《万里归途》、《鸡毛飞上天》和《狂飙》中的精彩表现成为评审焦点。评审专家组成员、导演刘江透露,张译提交的吃泡面片段展现了他对生活质感的精准捕捉。
职称评审制度的变革正在触动整个行业的神经。北京市出台的《艺术系列高级职称动态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五年内无新作品的演员需参加复评,出现违法失德行为者将撤销职称。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打破了职称终身制,还提高了演艺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公信力。据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演艺经纪合同纠纷同比下降了31%。
面对这一系列的变革,行业的自觉修正正在发生。有网友注意到,在某视频平台的《狂飙》演职员表中,张译的称谓已从“著名演员”改为“一级演员”。更有退休教师致信电视台,表示演员职称就该干干净净,不应冠以“国家”二字。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户们则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张译的祝贺,五金店铺纷纷挂出铜锣,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
附录:近年来,我国职称制度经历了多次关键节点的改革。从2009年确立分类评价体系,到2020年规范艺术职称命名,再到2023年建立演员职称申报代表作制度,以及2025年北京试点的职称动态管理机制,这些改革措施都在不断推动演艺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