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子ETF(交易代码:515260)在市场中表现出色,其价格于8月5日盘中一度攀升至0.73%的高点,并最终收盘上涨0.52%。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该ETF在近两日内吸引了资金的净流入。
在电子ETF的成分股中,多家公司股价上扬。工业富联的涨幅超过了4%,景嘉微的涨幅也超过了3%。海康威视、三环集团、纳思达和蓝思科技的股价均上涨超过2%。
在消息面上,有关H20芯片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等安全漏洞的报道引发了市场关注。据称,美国对华AI芯片的管制并未放松,这一背景下,国家网信办已于7月31日约谈了英伟达公司。分析人士指出,H20芯片的安全漏洞可能会影响国内厂商的采购计划,进一步加速自主可控芯片的发展趋势。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尽管国内对H20芯片的需求旺盛,但其存在的安全漏洞,特别是“远程关闭”功能,可能给国内数据中心带来不稳定因素,导致国内厂商调整采购策略。算力芯片的自主可控已成为必然趋势,英伟达芯片的安全漏洞将促使国内云厂商加速适配国产算力芯片。
从基本面来看,电子板块近期迎来了“喜报潮”,业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截至8月3日,中证有色金属指数覆盖的5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7家发布了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16家公司预告盈利,占比超过九成;15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正增长,6家公司预告净利润预计翻倍增长。士兰微和闻泰科技的归母净利同比预增幅度分别高达1203%和317%,位居前列。
天风证券指出,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延续乐观增长态势,AI技术的驱动将促进下游市场的增长。同时,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的关注度持续升级。二季度,各环节公司的业绩预告表现亮眼。展望三季度半导体旺季,建议关注存储、功率、代工、ASIC和SoC等领域的业绩弹性。
国金证券则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业绩增长持续性强的公司、AI-PCB及算力硬件、半导体自主可控、苹果产业链以及AI驱动受益的相关产业链。
电子ETF(515260)及其联接基金(A类:012550/C类:012551)被动跟踪中证电子50指数,重点投资于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同时在计算机设备、光学光电子、元件等领域也有布局。该ETF全面覆盖了AI芯片、汽车电子、5G、云计算和印制电路板(PCB)等热门产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A股电子核心资产的机会,如立讯精密、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和寒武纪-U等。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ETF的风险等级被评估为R3-中风险,适合平衡型及以上的投资者。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并谨慎评估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