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润饮料,知名饮用水品牌怡宝的母公司,发布了一份业绩预警公告,预计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滑20%至30%。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反应,公告发布当天,华润饮料的股价应声下跌13.08%,收盘价定格在11.3港元/股,公司总市值缩水至271亿港元。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给出了两点分析:一是饮用水市场整体竞争加剧,导致华润饮料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二是公司内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了对饮料板块的战略投入,以期实现业务多元化。
在公告中,华润饮料解释了盈利能力下滑的具体原因,包括策略性增加营销资源投入、调整产品组合以及逐步推动渠道调整。同时,公司也表示正在采取措施保障终端市场稳定,积极推进非水饮料业务的发展,并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以优化运营管理,力求减轻负面影响。
为了打破这一格局,华润饮料加速布局非水饮料业务,推出了多款茶饮、功能饮料和咖啡等新品,以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根据财报,去年华润饮料的饮料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8%,占全年总收入的10.3%。其中,“至本清润”草本植物饮料表现尤为亮眼,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22%,在菊花茶细分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然而,尽管华润饮料在饮料业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较于包装水业务,其饮料产品在市场上的声量仍然有限。特别是在北方市场,一些新品如“至本清润”菊花茶的表现并不如南方市场那般抢眼。这也反映出,在细分品类市场上,华润饮料仍需进一步深耕细作。
饮用水市场的竞争格局在2024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农夫山泉时隔24年重新推出纯净水产品,与怡宝、娃哈哈等核心水产品展开正面竞争。这一举动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还将瓶装水的单价击穿1元关口。据渠道商透露,国内饮用水行业在电商平台的价格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主流产品的售价已降至1元/瓶左右。
价格战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加剧了渠道商的经营压力。以常规24瓶装规格为例,怡宝与红瓶农夫山泉的拿货价均维持在17元/件,每件(24瓶)的利润仅1元左右,折合单瓶利润不足0.05元。这无疑给渠道商带来了更大的经营挑战。
面对饮用水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的压缩,华润饮料选择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饮料板块的战略投入。这一战略调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在保持包装水业务稳定的同时,实现饮料业务的快速增长,仍是华润饮料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