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即将于今年12月18日迎来全岛封关运作的重要时刻,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作为封关运作的关键一环,全岛共设有10个“二线口岸”,这些口岸将承担起海关监管货物查验的重要职能。
近日,记者探访了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这里是海南与内地间车辆滚装运输的主要港口,同时也兼具货物和旅客运输功能。车辆在港口内井然有序地进港登船,驶向对岸,展现出港口的高效运作能力。
封关运作后,海关将在“二线口岸”对“零关税”商品、放宽贸易管理措施下的商品以及加工增值免关税商品等“三类货物”实施严格监管。而大多数其他货物、人员及交通运输工具出岛,则将按照现行规定进行管理。
为了应对封关运作后的新挑战,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已经建设完成。这座查验场分为上下两层,通过高架通道与G15沈海高速及新海港、南港紧密相连。记者在现场看到,查验场的上层区域布局合理,入口通道、安检区、放行通道、车辆扫描系统(H986)及人工查验区依次排列,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
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关将遵循“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顺势监管、协同共管”的原则,对“二线口岸”实施高效精准的监管措施,以促进口岸的快速通关。海口港海关副关长韩彬详细介绍了通关流程:装载“三类货物”的货车在抵达查验场后,通过海关监管通道时,车辆信息将被自动采集并上传至中国(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海关智慧监管平台与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池和智慧风控模型对货物进行自动风险研判,低风险货物将直接放行,高风险货物则会被布控查验。
据了解,在无异常且没有海关布控指令的情况下,货车仅需约1分钟即可通过整个查验区的卡口。海口海关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29.7亿条数据被纳入大数据池,建立了147个风险特征库和93个数据模型。海南自贸港的10个“二线口岸”均配备了智能化检查设备,被布控查验的货物将优先使用机检设备进行非侵入式查验。
经过机检作业区查验后,若货物无异常,车辆将直接通过卡口放行;若出现异常,则进入人工查验区进行进一步查验。人工查验无异常或查验处置完毕的车辆,将通过专用附属通道直达港口待渡区,准备登船离岛。
为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海口海关与海南省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制度。全省7万多家外贸经营主体被纳入信用分类管理,其中AEO企业享受最低查验率、最少稽核查频次以及“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白名单”企业同样适用便利化措施和低查验率;而重点关注名单企业的抽查比例将增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封关运作后,企业还将享受到“一站式通关”的便利。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提前申报货物出岛信息,海关、安检等部门在“二线口岸”协同作业并下达放行指令,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目前,距离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已不足5个月,各“二线口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实战演练。韩彬表示,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已进行了多轮次综合实战演练,整体通行效率非常高,海关查验不会影响整体的通关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