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化妆品行业迎来重大变革,《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办法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化妆品原料、生产、流通等全链条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对化妆品行业的动态监管。
新法规共六章33条,其核心在于建立由国家统筹、地方落实、技术支撑的风险监测网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全国性的监测规划,并特别关注五大类风险物质,包括潜在有害成分、对儿童等敏感人群的威胁物质、原料及包装材料中的污染物、标准修订相关项目以及其他重要风险因素。
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客观性,采样环节采用了“神秘购物”模式,即采样人员在不事先告知经营者采样目的的情况下,以消费者身份购买化妆品进行采样。一旦发现风险线索,相关部门将迅速启动调查处理程序,对存在健康危害证据的化妆品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对涉嫌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立案调查。
据统计,2024年我国化妆品抽检不合格率为3.2%,而随着新办法的实施,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降低。合规成本的增加将促使行业加速向规范化转型,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备研发实力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
在监管压力之下,头部企业的技术壁垒和资源整合能力愈发凸显。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24年,贝泰妮、珀莱雅、鲁商福瑞达、上海家化、水羊股份在美容护理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位列前五,五家企业的研发费用总和超过9亿元,占14家公司研发费用总和的73%。
这些充足的研发投入为化妆品新原料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贝泰妮在2024年有9款自研植物新原料参与化妆品新原料备案,而水羊股份则在植物提取、生物合成、绿色化学三大核心原料研究平台上,重点开展了油茶神经酰胺等多个原料研究项目。其中,发酵牡丹籽油采用了先进的“两段双相”发酵技术,显著提升了其抗氧化性能。
新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化妆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短期内,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合规成本上升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资金和品牌等综合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竞争中进一步扩大其市场领先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化妆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