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近期宣布,为旗下明星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增聘陆文凯为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翟相栋携手管理。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关于“招商基金痛失大将”的诸多猜测。
翟相栋作为公募市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星,其业绩斐然。截至2025年5月底,他管理的基金在过去三年内的业绩达到了69.26%,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99%,更是在百亿基金经理中独占鳌头。自2022年4月接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以来,翟相栋凭借出色的投资策略,使该基金从濒临清盘的边缘,跃升至规模超百亿元的明星产品。
在翟相栋的领导下,该基金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了27.25%和30.16%的年度正收益,这在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翟相栋对芯片、信创等成长赛道的精准把握,使他赢得了“偏右侧的景气产业趋势选手”的美誉,并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截至2024年底,其管理的基金机构持有占比高达七成。
然而,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的投资风格与翟相栋截然不同。从季报和持仓来看,翟相栋倾向于集中投资于TMT等高成长行业,而陆文凯则更注重“均值回归”,倾向于在周期底部布局,风格更偏向左侧的估值优选,持仓也相对更为均衡分散。两人的十大重仓股在2024年底和中期报告中竟无一重合。
这种“共管”模式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招商基金为确保在翟相栋离任后基金能够平稳过渡而做出的“风格对冲”安排。毕竟,陆文凯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同样出色,是招商基金内部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之一。
然而,市场似乎对此并不买账。最新二季报显示,该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的超百亿骤降至81.32亿元,缩水近20%。在市场整体回暖的二季度,这一规模的大幅下降极有可能是机构资金提前“抢跑”的结果。
近年来,招商基金的人事变动频繁,核心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备受质疑。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至今,公司已有超过10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固收领域的领军人物马龙、权益老将贾成东、苏燕青、王岩等。这些核心人物的离去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与此同时,招商基金在近一年内又大量新聘了近22位基金经理,其中不乏经验尚浅的新人。这种“新人换老将”的做法引发了市场对其投研文化传承和长期业绩稳定性的担忧。高管层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经理的变更与离职是资管行业常见的现象。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理性的应对机制,而不是盲目抛售。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基金的资产配置、投研团队以及市场走势,以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