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稀土传奇”徐光宪:如何让中国稀土价值翻倍?

   时间:2025-07-30 12:34:20 来源:小陈的故事时间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的贡献却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命运。他就是徐光宪,一位将中国稀土产业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伟大化学家。

稀土,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元素组合,却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国防装备,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然而,在几十年前,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却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原矿,再高价进口加工后的产品。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徐光宪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徐光宪,192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面对国外的优渥条件和光明前途,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却毅然决定回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他们的回国之路并不平坦,甚至一度因美国的人才封锁政策而受阻,但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的徐光宪,面对的是一个亟待发展的稀土产业。1972年,他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分离镨和钕这两种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这两个元素对于国家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但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此也束手无策。徐光宪没有退缩,他决心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采用萃取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在长达数百天的实验中,徐光宪和他的团队每天重复着枯燥无味的摇漏斗动作,寻找着分离的规律。他们不畏失败,不断尝试,最终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了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串级萃取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串级萃取理论的应用,使得稀土分离的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升。原本需要几个月反复试验才能得出的参数,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通过计算机给出最优方案。这一技术的“工业革命”,让中国稀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然而,徐光宪并没有将这一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的技术申请专利。相反,他从1978年开始,无私地将理论、参数和计算软件分享给全国各地的稀土厂,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佩和赞誉。

在徐光宪的推动下,中国稀土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到了90年代,全世界高纯度稀土90%以上的市场都被中国所掌握。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徐光宪的智慧和汗水。

2015年,徐光宪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他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科技前进的方向。如今,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不妨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那颗编号为14845的小行星——徐光宪星。它虽然不发光,却永远指引着中国人前行的道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