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懂车帝测试引热议:特斯拉辅助驾驶亮眼,行业安全冗余标准待建立

   时间:2025-07-29 01:33:11 来源:字母榜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场由懂车帝主办的《懂车智炼场》节目在北京暴雨过后的测试场上掀起波澜。这场测试聚焦于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在模拟的15类高危事故场景中的表现。从特斯拉Model 3到问界M9,从小米SU7到比亚迪汉,这些车型在严苛的测试条件下纷纷亮相。

据懂车帝负责测试项目的工程师赵宇介绍,测试场景的设计耗时6个月,每一个细节都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的提炼。为了增强场景的真实性,测试团队甚至走访了12个省市的高速交警支队。从已公布的两期测试内容来看,36款车型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的表现大相径庭。

尽管懂车帝方面并未对测试结果进行正式排名,但特斯拉的两款车型——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脱颖而出,成为焦点。特斯拉CEO马斯克迅速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这一结果,并配文“Autopilot的实力无需多言”。然而,业界的反应却复杂得多。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指出,特斯拉的表现符合预期,但一次测试并不能代表全部。

与此同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过官方渠道再次强调,辅助驾驶功能旨在为驾驶员提供帮助,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专注。这一官方态度并非空穴来风。据统计,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功能的交通事故投诉量已达327起,同比增长47%。中国消费者协会汽车消费维权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建林指出,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认知偏差,可能比技术缺陷更危险。

测试过程中,车辆以100km/h的时速进入预设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做出有效反应。这一时间阈值参考了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的安全响应标准。测试场景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大型车辆盲区遮挡”等,均来自交通事故率排名前15的高危情境。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吴新宙表示,这种标准化测试的价值在于建立了横向对比的坐标系,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比亚迪工程院智能驾驶实验室主任王亮指出,测试场景的极端性与现实路况的复杂性存在差距。例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的场景在现实中发生概率极低,用极低概率事件苛责系统可能误导消费者对日常使用场景的判断。

部分车企对测试方法提出质疑。某新势力品牌测试负责人透露,其车型在“隧道出入口强光干扰”场景中失败,原因是测试使用的模拟光源强度过高,现实中几乎不可能遇到。对此,赵宇回应称,测试的本质是探知系统极限,旨在建立安全冗余的底线。

随着测试的深入,争议焦点逐渐转向测试的“公平性”。有网友质疑变量控制不严谨,存在漏洞。甚至有车主猜测测试车辆是否被特殊调校。这些争议凸显了智能驾驶行业的深层矛盾。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克强认为,懂车帝的尝试虽不完美,但至少让行业看到了建立统一测试标准的紧迫性。

测试还暴露出智能驾驶时代的“安全冗余悖论”。部分车企通过堆砌硬件(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地图)来营造“绝对安全”的幻觉,导致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从而放松警惕。数据显示,47%的车主在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而智驾事故中87%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

清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王振华指出,冗余设计本应作为备用方案,但部分用户却因此敢于在关键时刻完全依赖系统。他拆解过一款宣传“L2.999”级别的车型,发现其感知系统在暴雨模拟中仅坚持7秒便崩溃,而车企手册却用极小字标注“极端天气慎用”。

尽管特斯拉在测试中表现出色,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相对冷淡。测试发布次日,特斯拉股价暴跌8%,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这一冷遇暗示着封闭测试的“冠军”未必能通过真实世界的考验。

事实上,已有真实案例反映出智能驾驶系统的局限性。深圳车主陈鹏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其开启了FSD的Model Y在暴雨中误判积水区域为阴影,导致车辆陡然加速。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张竞分析称,纯视觉方案在标准场景表现出色,但在中国特色的复杂路况下可能面临挑战。

面对质疑,懂车帝在官网新增三项测评原则,包括80km/h时速下能否识别静止障碍物、接管提示是否明确以及雨雾天通过率等,直指当前测评体系的盲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驾分委会专家陈宇提议,应使用“生命冗余”系数替代“通过率”,量化系统崩溃前的“救命缓冲”。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而特斯拉的“安全模式”也被视为冗余设计的典范。用户觉醒正在倒逼行业变革。消费者开始关注车辆在最弱路况下的表现,而非仅看参数。建立安全冗余量化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欧盟正在推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安全法规》明确要求车企公开多项具体参数,包括传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识别率、系统失效后的接管预警时间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也计划在2025版评价规程中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

对于特斯拉而言,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其纯视觉路线可能面临调整压力。行业的共识正在形成:安全冗余的竞争将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未来,消费者购车时将更关注系统在实际路况下的表现,而非硬件配置的数量。

这场由懂车帝测试引发的讨论,最终指向的是智能驾驶行业的安全伦理。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当特斯拉的测试成绩被马斯克当作技术背书时,更应清醒认识到,辅助驾驶的终极目标是用户的安全。真正的安全永远在路上,而非测试成绩单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