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折叠车王者韩德玮:83岁带领大行冲刺港股IPO

   时间:2025-07-28 01:50:41 来源:投资家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折叠自行车领域的佼佼者——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简称“大行”),正式踏上了港股主板上市的征程。这家以“一秒折叠”技术风靡全球的企业,或将开创“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的新篇章。

大行背后的掌舵人,是83岁高龄的韩德玮博士。这位激光物理学界的泰斗,在40岁时毅然转身,投身实体制造业,从零开始,在香港的一间小屋里,一手打造了如今的“折叠王国”。四十载春秋,韩德玮不仅见证了大行的崛起,更将其塑造为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的领军企业。

大行的市场地位,得益于其强劲的增长动力。数据显示,大行在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6.5%,稳居榜首。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净利润同比激增69.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尤为大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斐然,线上直销收入在2021至2023年间实现了166.1%的复合增长率。从深圳华强北的小作坊,到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辆的行业龙头,大行的成长轨迹,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也映射出城市骑行市场的新趋势。

然而,亮眼的业绩背后,大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代工依赖度的提升、核心海外市场的收缩,以及行业天花板的隐现,都为这次IPO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但韩德玮博士并未因此退缩,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引领大行在电动化转型和B端市场布局上加速前行。

回溯历史,大行的故事始于1975年的全球石油危机。当时,韩德玮在加州理工学院目睹了人们将自行车塞进汽车后备箱的场景,灵感突发,萌生了打造折叠自行车的念头。1982年,他在香港的一间旧工厂里,成功造出了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这辆采用航空铝合金车架的“初代作品”,折叠后体积小巧,重量轻便,迅速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

面对90年代国际巨头的垄断,大行采取了错位竞争策略,专注于折叠技术的迭代升级。1984年推出的“一秒折叠”专利,不仅大幅提升了折叠效率,还增强了车架强度,减轻了重量,形成了性能与价格的双重优势。凭借这些创新,大行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迅速攀升。

如今,大行已拥有70多款车型,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全价位段。在线上销售方面,大行更是玩出了新花样。通过与头部主播合作,大行在抖音直播间推出了限量款折叠车,迅速引爆线上市场。目前,大行的线上布局已涵盖京东、天猫、拼多多和抖音等多个平台,线上收入翻倍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尽管成绩斐然,但大行并未停下脚步。韩德玮博士深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因此,大行计划将募资用于电动化转型、海外建厂和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其中,电动化转型被视为大行突破“中年危机”的关键一步。然而,这条路上并不平坦,电动化赛道竞争激烈,国际品牌也开始下沉市场,大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国老牌自行车企业,大行此次冲刺港股上市,不仅是一次资本市场的亮相,更是企业在行业变革关键期的关键抉择。在国内市场,大行凭借“技术下沉”策略,将高端技术应用于亲民款车型,稳固了市场地位。然而,高端市场被英国品牌Brompton占据,低端市场则面临白牌产品的激烈竞争。大行需要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未来,大行能否将资金高效转化为技术壁垒,突破行业天花板,将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领跑。韩德玮博士的创业历程,展现了他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而这次上市,将是他创业生涯中的一次大考。市场的残酷在于,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永远的进化。大行能否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浪潮中乘风破浪,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