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全球煤炭市场年中更新报告》,这份英文版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煤炭市场的动态与趋势。
报告指出,尽管全球能源结构正逐步向多元化转型,煤炭在2024年至2026年间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一时期,煤炭的消费、生产、贸易及价格均展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
2024年,全球煤炭需求达到了历史新高的87.9亿吨,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仅为1.5%,为2020年以来最低。电力行业是推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燃煤发电量高达10766太瓦时。然而,冶金煤需求却因钢铁行业的波动而略有下降,降幅为0.8%。从区域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其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56%。印度的需求增长了4%,而欧盟和美国则分别下降了11%和4%。
在生产方面,2024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了1.4%,达到91.5亿吨。中国和印度为了应对2021年的供应短缺,持续扩大煤炭产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印尼的产量达到了8.36亿吨。尽管2025年煤炭需求预计疲软,但产量仍有望超过92亿吨。然而,到了2026年,由于库存积压和需求放缓,煤炭产量预计将下降1.4%,但仍将保持在91亿吨以上。
在贸易领域,2024年全球煤炭贸易量首次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中国的进口量增长了14%,达到5.48亿吨,成为推动全球煤炭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预计2025年全球煤炭贸易量将有所下滑,中国进口量将减少7600万吨,同时印尼等主要出口国的出货量也将收缩。到了2026年,全球煤炭贸易量预计将连续第二年下降,中国和印度的进口量持续减少,仅有越南的进口量可能出现增长。
价格方面,自2022年能源危机后的价格峰值以来,煤炭价格已逐步回落。2025年上半年,动力煤价格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国煤炭供应过剩和库存积压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尽管国际煤炭价格趋于稳定,但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高于2017-2019年的平均水平。由于俄罗斯煤炭价格跌至生产成本线附近,其此前的出口折扣已经消失。
展望未来几年,亚洲地区将继续作为全球煤炭消费的核心区域,中国、印度及东盟的需求将支撑煤炭市场的发展。然而,随着欧美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其对煤炭的需求将持续萎缩。因此,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角色将随着各区域能源转型的进程而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