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少子精养”时代来临,母婴市场细分品类增长动能几何?

   时间:2025-07-24 18:04:42 来源:新民周刊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母婴市场正经历一场从大规模扩张到细致化运营的转型,新时代的特征包括少子化精致养育、按年龄分层的需求、健康减负的追求以及场景化的消费体验。这一趋势要求品牌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结合科学创新和情感连接,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近日,巨量引擎携手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发布了《2025母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围绕“育无定式,爱有共识”的主题,深入剖析了中国母婴市场在育儿观念变革下的成长路径。

据CBNData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家庭在0-17岁孩子的养育上平均投入为53.8万元,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10.9%。这一数据不仅凸显了家长对子女成长的极高关注度,也揭示了母婴行业正向以分龄精细养育为主导的新阶段迈进。精细化、科学化、情感化的育儿需求正在重塑市场结构,为品牌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中国育儿观念的变迁历程显著,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分配,到独生子女时代的资源集中,再到消费主义觉醒后的理念分化。如今,育儿4.0时代已经到来,其核心是“孩本位”思想,强调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CBNData的调研数据表明,超过80%的父母认同“平视陪伴”的育儿价值观,这一理念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例如抖音平台上关于“正确引导与陪伴孩子”的话题播放量高达287.5亿次。短视频平台上“不扫兴的父母”相关内容数量大幅增长了296%。育儿理念的升级促使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方法和情感投入,从而催生了分龄分段精细化养育的市场需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出生率在短期波动后趋于稳定。2024年出生率为0.68%,与2022年持平,略低于2021年的0.75%。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放缓,但“少子精养”模式正在重塑母婴行业的增长逻辑。例如,95后家长每月将家庭收入的30%用于母婴产品支出,这一比例明显高于90后和85后,凸显了精养经济的强大动力。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母婴市场的增速依然遥遥领先,未明显受到出生率波动的影响。CBNData数据显示,2018-2024年间,中国母婴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5%,预计2025-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4.2%,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1%和5.9%。这表明中国母婴市场已从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品质与服务的深度竞争。

不同育儿阶段的消费需求差异显著。例如,怀孕期家长关注喂养工具、寝具和纸尿裤;0-3岁阶段对家居电器和纸尿裤需求旺盛;4-6岁阶段则重视玩具、托管服务和早教产品;7-12岁阶段,服装鞋帽和个人洗护用品的重要性显著增加。这种分龄需求的分化为品牌提供了精准进入市场的机会。

现代家长在育儿消费中不仅追求精准补充,还注重科学精简。成分透明化和健康减负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抖音电商数据显示,无糖零食消费同比增长146%,减盐调味品消费激增426%,“儿童健康饮食”和“科学喂养指南”等话题热度持续上升。这种“加减辩证法”反映了家长对儿童食品选择的理性态度,对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真正健康、安全的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在精细化育儿背景下,家长对产品的需求从单一功能转向场景化体验。以婴童出行产品为例,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9%,家长在选择时优先考虑舒适性和安全性,而妈妈群体更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受。这种变化要求品牌从解决痛点转变为构建场景幸福感,通过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打造更具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育儿理念和决策风格的差异,母婴消费群体可分为六大类型:自在育儿派、养娃精算师、富养随心党、精育严选党、超能奶爸团和养娃后援团。其中,自在育儿派规模最大,达到3900万人,超能奶爸团和养娃精算师分别以3000万和2300万紧随其后。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和决策逻辑不同,品牌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沟通,实现精准触达。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进和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青少年市场正成为母婴行业的新增长点。CBNData数据显示,未来五年,13-18岁青少年人口数量稳中有升,预计至2030年将达到1.0126亿人。叠加科技人才培育、综合素养提升和心理健康的重视,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青少年专用洗护用品、祛痘产品以及兴趣圈层相关的IP联名商品,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