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绩优基金经理“奔私潮”再起,谁将是下一个转身私募的明星?

   时间:2025-07-23 13:19:39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股市的持续升温,一股“奔私潮”再度席卷基金界。大盘突破3581点,年内新高之下,众多绩优公募基金经理纷纷选择离开公募,踏上私募之路。

名单上的名字越来越长,鲍无可、张翼飞、翟相栋等一众明星基金经理均位列其中。他们的下一站,无一例外,都是私募行业,尤其是那些平台型的私募公司。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奔私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新成立的私募公司却寥寥无几,基金经理们更倾向于加入已经成熟的私募平台。

私募创业的难度和门槛正在显著提升,监管趋严,募资环境收紧,这些都给新私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平台型私募拥有完善的投研风控和市场运营体系,对于从公募转来的基金经理来说,无疑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何理,止于至善投资的创始人,对此深有体会。他从零开始创建私募,见证了私募创业门槛的不断提高。

翟相栋,招商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基金在短短时间内规模翻了两百倍,任期回报高达117.9%。然而,就在业绩如日中天之际,他却选择了离职,下一站同样是私募。无独有偶,深度价值派基金经理鲍无可也离开了景顺长城基金,据传将加入一家平台型私募。而安信基金的知名固收基金经理张翼飞,同样因个人原因离职,或转战私募基金。

基金经理批量离职的背后,是国央企公募限薪政策的影响。对于已经做出业绩的基金经理来说,公募的性价比正在逐渐降低。他们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高的薪酬回报,私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回顾私募发展史,“公奔私”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许多百亿级别的主观多头私募公司,都是由前公募人士创建的。然而,近年来,奔私的人数虽多,但真正选择自己创建私募的却越来越少。他们更倾向于加入成熟的私募平台,利用平台的资源和体系,继续自己的投资生涯。

私募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来说。他们虽然拥有公募业绩,但在私募领域,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自建私募或者加入小私募,很难打开代销渠道,基金经理们常常需要四处奔波对接资方。相比之下,加入平台型私募,无疑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私募之路。有些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募后,虽然创建了私募公司,但规模却始终无法突破。例如,孙振峰所在的浙江观合资产,规模已降至最低区间。而有些人,则选择了坚持。赵鹏,深圳广汇缘资产的创始人,他在离开公募后,选择了南下深圳创建私募。尽管十年间规模一直停留在最低区间,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公募基金的考核机制是短期的,很难真正实践价值投资。”赵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私募是对自己负责,虽然比在公募做投研复杂得多,但我从未后悔过。出来之后的经历让我的投资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私募之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在股市的波澜壮阔中,基金经理们纷纷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或加入私募平台,或自建私募公司,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而无论选择哪条路,他们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经理的变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基金经理的动向,以及私募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股市如战场,基金经理们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奋力拼搏。他们或成功或失败,但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而努力。

私募之路,虽然充满未知和挑战,但对于那些敢于追梦的基金经理来说,这无疑是一条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道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