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朱洁静近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并非因其卓越的舞姿,而是她所经历的一段充满挑战与坚韧不拔的旅程。
在2024年,朱洁静不幸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勇敢地接受了左乳切除和淋巴清扫手术。术后,她经历了6次化疗和19次放疗,总计25次的放化疗过程,这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包括脱发、呕吐、全身乏力等副作用。然而,就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朱洁静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2025年1月18日,在她完成最后一次放疗的次日,朱洁静不顾虚弱的身体和未拆线的伤口,悄悄前往北京,参与春晚节目《幽兰》的彩排。这一举动,她全程瞒着自己的家人,生怕他们担心。
彩排过程中,每一次抬手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每一个动作。她笑称这是“舞蹈在召唤我的灵魂”,然而,背后的艰辛与付出,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5月21日,朱洁静凭借在舞剧《朱鹮》中的出色表现,荣获梅花奖,成为本世纪首位以此殊荣加冕的舞剧艺术家。她在获奖感言中感慨道:“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话不仅是对她抗癌经历的总结,更是对舞台给予她精神力量的感激。
朱洁静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她被誉为“用生命诠释舞蹈”“涅槃重生”的艺术家。然而,在赞美与感动之余,公众也开始对她的行为提出质疑。尤其是她瞒着家人偷偷参加春晚彩排的决定,被一些网友认为是任性而非孝顺。
朱洁静解释说,她之所以瞒着家人,是担心他们会过度担忧。然而,她的行为却让家人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在父亲将手机屏保设为女儿手术照片,以此提醒自己女儿有多坚强时,朱洁静却在高烧39度时,用美颜滤镜掩饰自己的虚弱,硬撑排练。
医生曾警告她,白细胞数量极低,再折腾随时可能感染,但她仍然选择了拔掉留置针,坚持排练。甚至在伤口渗血时,她还开玩笑说可以贴个兰花贴纸来掩饰。对于舞剧《朱鹮》中的高难度动作“环臂羽冠”,她更是拒绝删减,认为疼痛是艺术的滋养。
这些行为引发了公众对艺术行业价值观的反思。一些人认为,朱洁静的事迹虽然感人,但“拼命三娘”的人设被过度神化,仿佛不带伤跳舞就不配被称为艺术家。这种“健康让位于艺术”的潜规则,让从业者不得不将自己逼到极限。
媒体在报道朱洁静的事迹时,往往只强调了她的感动与坚持,却忽略了这种行为背后的风险与代价。公众开始质疑,感动之余,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舞者的职业健康保障?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