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广告巨头绯闻背后:埃森哲与WPP能否携手重塑行业格局?

   时间:2025-07-18 19:21:31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营销行业热议生成式AI等新趋势之际,一则看似“复古”的消息再次触动了业界的敏感神经。据行业权威媒体《Campaign》报道,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已就潜在收购世界最大广告传播集团WPP部分或全部资产的事宜,与WPP高层展开了初步磋商。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近期,WPP宣布任命曾长期担任埃森哲全球首席战略官,并共同创办了埃森哲互动子公司song的Baiju Shah,为其旗下创意大厂AKQA的全球首席执行官。这一人事变动无疑加深了业界对两家公司可能“联姻”的猜想。

WPP近年来面临的挑战众所周知:客户流失、股价暴跌、组织庞大且效率低下、创意能力下滑。自2024年初发布盈利预警以来,WPP股价持续走低,全年跌幅超过50%。其核心媒体购买业务GroupM更是面临着预算压缩和客户流失的双重困境。在AI重塑营销业态、品牌预算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传统控股代理集团的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WPP仍掌握着全球最庞大的广告资源采买能力,这是众多平台和品牌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但与此同时,WPP的架构冗余、转型缓慢,缺乏清晰的增长战略。有媒体甚至尖锐地指出,WPP已成为广告业的“最后一头恐龙”。

反观埃森哲,自其互动部门先后收购Droga5、The Monkeys、Romance、Rothco等创意热店,并在2022年更名为“埃森哲Song”以来,一直在努力证明咨询公司也能玩转创意,且能玩得比传统代理公司更高级、更贴近商业结果。然而,尽管埃森哲在创意、策略和技术整合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媒体业务上却始终未能构建起规模化的能力。这也是外界长期质疑Song能否与Omnicom、Publicis、WPP等巨头并肩的核心原因。

图片

面对这一困境,埃森哲Song的CEO David Droga态度明确:“传统的媒体模式已经崩溃”,创意不应再被“免费”捆绑在媒体投放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埃森哲可以忽视媒体链路在广告产业链中的持续价值。在AI时代,媒体的边界变得更加复杂、分散和平台化,品牌方对媒介能力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重视数据协同、自动化投放和渠道规划的整合力。

那么,埃森哲是否真的对媒体业务不感兴趣,还是只是不想以WPP的方式涉足其中?这一疑问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对于这笔潜在交易,业界分析了几种可能的情况。全面收购WPP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风险极高。两家公司在文化、结构和业务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全面收购将是一场组织再造级别的整合手术,对Song来说风险极大且回报周期漫长。

另一种更具可行性的方案是收购WPP旗下的GroupM媒体资产。作为全球最大的媒体代理集团,GroupM控制着数百亿美元的广告预算,这正是Song所急需的。然而,这一方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GroupM的资产庞大且复杂,包括与客户长期捆绑的返点机制和平台协议等,这些都不容易被Song的轻盈逻辑所接纳。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最可能的方案是战略合作或局部注资。埃森哲可以以投资人或技术赋能方的身份进入WPP的特定业务板块,与GroupM在AI投放、数据整合、跨境DTC品牌服务等环节进行深度协同。这种“轻融合”模式既能让埃森哲补上媒体执行的短板,又不至于承担整个WPP的运营负担。

对于WPP来说,这可能是其最后一次体面谈判的机会。WPP目前正面临着结构性下行的困境,营收增长停滞、客户流失严重、股价腰斩、组织老化。其剩下的最大资产就是GroupM这一媒体发动机,但随着平台投放的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AI工具的投放优化能力越来越强以及品牌方越来越倾向于将媒介团队“内嵌”进自己的增长部门,GroupM的价值正面临挑战。因此,与埃森哲的潜在合作对WPP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这场传闻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象征着一个趋势:广告产业权力体系正在被重构。无论这笔交易最终能否达成,它都已经清晰地提醒了整个行业:广告行业正站在旧秩序崩塌与新格局未立的临界点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