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曾经风光无限的“酱油大王”杨振和他的加加食品集团,如今却深陷困境,信用破产,令人唏嘘不已。
近日,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加加”)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在650万元至950万元之间,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亏损2916.21万元,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消息,对于近年来一直处于颓势的ST加加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据ST加加公告,公司业绩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公司持续聚焦主业,积极推广高毛利产品,尤其是减盐等中高端系列,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减少传统户外广告的投放,降低线下广告宣传费用,同时利用建联达人赋能场景化营销,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ST加加还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去年因全资子公司加加食品(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业务停止,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减少。同时,公司停止了控股子公司湖南加加一佰鲜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业务,使得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亏损减少。
然而,尽管ST加加如今初见“回血”,但早已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那么,作为创始人的杨振,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杨振,一个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市东湖塘镇的普通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乡中学当语文老师。然而,不安于现状的他,毅然决然地辞职下海,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尝试过多种生意后,他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发明了带拉环的孔口瓶盖,并成功申请了专利。1996年,杨振在宁乡正式成立加加酱油厂,从此踏上了调味品行业的征途。
在杨振的带领下,加加酱油厂迅速崛起,只用了短短15年,就从一家湖南小厂成长为行业巨头,并在深圳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酱油第一股”。当时,杨振身家突破20亿,登上了胡润百富榜,一时风光无两。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杨振的野心也开始膨胀,盲目投资、跨界经营,最终导致了企业的衰败。
自2012年加加食品上市以来,主业增长开始乏力。杨振及其家族掌控的卓越投资开始不断跨界投资,然而这些投资项目却接连踩雷,同时他也错失了调味品行业的趋势。例如,2015年加加食品向云厨电商增资5000万元获得其51%股权,后因盈利效果未达预期,最终以0元的价格将股权转让。类似这样的失败案例还有很多,使得加加食品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更为严重的是,杨振的家人也进入了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达42%。然而,这些家人并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各种问题频发。为了解决个人的债务问题,杨振甚至多次违规动用公司资金进行担保,结果让加加食品陷入了一连串的诉讼风波。
最终,经营出问题、债务危机爆发,杨振手里的加加股票被反复冻结,质押比例越来越高。2024年6月,ST加加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杨振、杨子江、肖赛平因其个人债务纠纷被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至此,杨振及其家人的信用彻底破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阻碍。
如今,加加食品集团已经掉队太久,很难再追上同行。面对海天、千禾、欣和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以及各种地域品质酱油及调味品的崛起,加加食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ST加加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加加减盐”和“盘中餐纯油”战略不动摇,并围绕这一战略打造大单品和大单品集群,但失去的市场和用户却很难再夺回来。